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桂山岛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6 04:51
  地质遗迹具有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桂山岛地质遗迹分布广泛,具体可划分为2大类4类5亚类,包括侵入岩剖面、断裂、侵入岩地貌、海蚀地貌与海积地貌。本文对桂山岛典型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详细的特征描述,并对其分布规律和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对桂山岛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地名. 2020,(08)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桂山岛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分析


桂山岛地质遗迹分布图

照片,照片,基性岩,华南


桂山岛花岗岩中普遍发育大小不等的暗色微粒包体。按目前主流观点,华南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以来的岩浆活动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对华南板块的俯冲消减作用[8-10]。Zhou[8]认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角度具有随时间变大趋势,华南晚中生代先后经历了板内岩浆作用期和陆缘弧岩浆作用期。俯冲大洋板片在110—200公里深处发生脱水产生流体,流体交代上覆地幔并导致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基性岩浆。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提供足够热量导致中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浆。基性岩浆与花岗岩浆混合上升侵位形成了华南晚中生代巨量的岩浆岩。Li[10]提出平板俯冲模型,俯冲板片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拆沉并导致板片后撤,后撤板片减压脱水熔融并交代上覆地幔形成基性岩浆,基性岩浆底侵作用导致中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浆,岩浆混合上升侵位形成华南晚中生代巨量的岩浆岩。按照上述两种成因模式,桂山岛上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应为基性岩浆与花岗岩浆发生不均匀混合时由基性岩浆冷凝结晶而成。桂山岛闪长岩脉、石英闪长玢岩脉、霏细斑岩脉等的展布方向主要为北北东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与区内主要断裂的发育方向一致。华南晚中生代以来处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消减的构造背景,区内断裂与中酸性侵入岩正是在这种构造背景下形成。早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区域处于陆缘弧挤压构造环境,在压性、压扭性应力条件下,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北东向逆冲或逆冲走滑断裂,断裂带内岩石强烈变形,糜棱岩化、片理化,并发育碎裂岩、构造磨砾岩与构造透镜体;晚期(晚白垩世以来),区内构造环境向弧后伸展环境转变,在张性、张扭性应力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的北东向和北西向张性和张扭性断裂。岩浆沿着先期形成的断裂或裂隙灌入,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逐渐冷凝结晶形成各种岩脉。


本文编号:3100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100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9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