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坡位山杏天然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全文替换
发布时间:2021-03-26 17:20
以山杏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山杏林木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山杏天然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肥力的差异,为山杏人工林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山杏天然林林下土壤成碱性,p H随坡位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随着坡位的降低,林木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逐渐好转,呈正相关趋势,同一坡位表层土壤肥力状况优于深层土壤。因此,在山杏人工林立地选择时,若能充分考虑坡位的影响,优化经营方式,将有助于改善立地土壤环境,提高山杏人工林的生长质量状况。
【文章来源】:森林工程. 2019,35(06)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坡位山杏生长情况比较
2.2 山杏林不同坡位土壤物理性质
2.3 山杏林不同坡位土壤化学性质
2.4 不同坡位土壤物理性质相关性分析
2.5 不同坡位土壤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省域尺度油松人工林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J]. 樊兰英,闫丽娟. 林业科技. 2018(06)
[2]不同坡位桉树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比较[J]. 韦建宏,侯敏,韦添露,欧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5)
[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含水量、pH值及电导率的影响[J]. 杨红,徐唱唱,赛曼,曹舰艇,曹丽花,张爱琴,刘合满. 浙江农业学报. 2016(11)
[4]贵州马尾松群落植物多样性与土壤酶活性[J]. 李敏,丁贵杰,孙学广,罗晓蔓,张仁波.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6(04)
[5]高山毛竹林不同坡位和土层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J]. 杨宽.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3)
[6]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剖面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邹文秀,韩晓增,陆欣春,郝翔翔,江恒,刘元明.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5)
[7]施肥对湿地松中龄林生长及土壤的影响[J]. 肖兴翠,李志辉,张志兰,康伟静,吴际友.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6)
[8]黔东南不同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差异[J]. 张家春,贺红早,张玉武,刘盈盈,黄丽华. 河南农业科学. 2014(08)
[9]南亚热带次生林土壤pH值与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J]. 张忠华,胡刚. 生态科学. 2014(01)
[10]曲靖市坡耕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利用方式的关系[J]. 尹梅,洪丽芳,付利波,陈华,任石所,张志明,苏帆. 土壤通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植物叶片蒸腾作用模拟[D]. 袁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2]燕沟流域侵蚀强度演变特征研究[D]. 王晓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01961
【文章来源】:森林工程. 2019,35(06)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坡位山杏生长情况比较
2.2 山杏林不同坡位土壤物理性质
2.3 山杏林不同坡位土壤化学性质
2.4 不同坡位土壤物理性质相关性分析
2.5 不同坡位土壤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省域尺度油松人工林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J]. 樊兰英,闫丽娟. 林业科技. 2018(06)
[2]不同坡位桉树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比较[J]. 韦建宏,侯敏,韦添露,欧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5)
[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含水量、pH值及电导率的影响[J]. 杨红,徐唱唱,赛曼,曹舰艇,曹丽花,张爱琴,刘合满. 浙江农业学报. 2016(11)
[4]贵州马尾松群落植物多样性与土壤酶活性[J]. 李敏,丁贵杰,孙学广,罗晓蔓,张仁波.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6(04)
[5]高山毛竹林不同坡位和土层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J]. 杨宽.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3)
[6]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剖面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邹文秀,韩晓增,陆欣春,郝翔翔,江恒,刘元明.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5)
[7]施肥对湿地松中龄林生长及土壤的影响[J]. 肖兴翠,李志辉,张志兰,康伟静,吴际友.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6)
[8]黔东南不同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差异[J]. 张家春,贺红早,张玉武,刘盈盈,黄丽华. 河南农业科学. 2014(08)
[9]南亚热带次生林土壤pH值与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J]. 张忠华,胡刚. 生态科学. 2014(01)
[10]曲靖市坡耕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利用方式的关系[J]. 尹梅,洪丽芳,付利波,陈华,任石所,张志明,苏帆. 土壤通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植物叶片蒸腾作用模拟[D]. 袁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
[2]燕沟流域侵蚀强度演变特征研究[D]. 王晓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01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10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