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改良剂对稻田土壤中镉形态及有效性的影晌

发布时间:2021-04-11 09:06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我国土壤镉污染问题十分突出,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土壤中的镉易被植物吸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因此筛选适合重金属污染产地的低积累水稻品种,建立合理的水稻产地镉污染阻控技术体系,尤为重要和迫切。“镉米”事件后,湖南省农田镉污染状况及其防治措施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有鉴于此,本试验以湖南桂阳县农业局水稻试验基地作为依托,通过田间种植试验研究了猪粪和生物炭在不同配比下对镉污染水稻土的改良效果,研究施用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镉的有效态、形态变化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及其对镉低吸收水稻(嘉兴-33)和杂交水稻(明珠丝苗)生长和镉吸收的影响等。田间水稻种植试验主要结论如下:不同改良剂处理下,嘉兴-33和明珠丝苗成熟期土壤pH有小幅度提高,其中2%猪粪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提高了0.25和0.31个单位;几种改良剂均可有效降低明珠丝苗水稻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降幅在28.0%-46.2%之间,猪粪和生物炭混合添加量在2%时可显著降低嘉兴-33水稻土壤中有效...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改良剂对稻田土壤中镉形态及有效性的影晌


1试验田航拍图

形态分布,改良剂,土坡,生物炭


±壤pH值对重金属的有效性及形态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壤中重金属的效性及重金属形态随着止壤pH的变化而变化。总而言之,王壤pH值越低,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有效性越大。??添加不同配比改良剂后±壤pH在分葉期和成熟期两个不同水稻生长期±pH变化结果如图2.3.1和图2.3.2所示。从图2.3.1分藥期王壤pH变化情况可发现,施入不同改良剂后,种植两种基因型水稻王壤pH的变化总体较为平稳,??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性。对于水稻品种明珠丝苗来说,单施猪粪可提升王壤pH生物炭处理±壤pH随着生物炭施用比例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低于空白处理,这可能因为本实验选用的生物炭本身pH值较低所致。而对于低积累水稻品种兴-33来说,猪粪的添加降低了±壤pH,猪粪与生物炭混施各处理中止壤pH空白相比有所提升。种植嘉兴-33水稻各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pH提升最明显是处理M2C1,其次是M1C1和M1C2处理,分别提升了?0.27、化12和化11个化对分藥期嘉兴-巧水稻而言,配施比单施猪粪和生物炭有助于提升±壤pH■?I?I?MZ'SM??

改良剂,有效态,熟期,土坡


不同配比改良剂处理对±壤有效态領的影响??施用不同改良剂影响±壤有效态福含量的变化如图2.3.3和图2.3.4所示,王??aCl2提取有效态領含量的变化随种植不同基因型水稻的不同而有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降低水稻镉吸收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及其作用机理[J]. 单世平,郭照辉,付祖姣,黄军,程伟,王玉双,伍善东,魏小武,肖蓉,刘前刚.  生态科学. 2015(04)
[2]中国镉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J]. 余德彪,王建平,徐乐,李德梅.  中国矿业. 2015(04)
[3]我国稻田镉污染现状·危害·来源及其生产措施[J]. 罗琼,王昆,许靖波,陈光辉.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0)
[4]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J]. 樊霆,叶文玲,陈海燕,鲁洪娟,张颖慧,李定心,唐子阳,马友华.  生态环境学报. 2013(10)
[5]改变镉生物有效性对植物吸收积累镉的影响[J]. 李晓晴,苗明升,陈虎,范仲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4)
[6]中国镉矿的区域分布及土壤镉污染风险分析[J]. 袁珊珊,肖细元,郭朝晖.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2(06)
[7]磷肥和稻草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微生物活性和植物有效性的影响[J]. 胡星明,袁新松,王丽平,华攀玉,张天澍.  环境科学研究. 2012(01)
[8]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崔斌,王凌,张国印,孙世友,耿暖,茹淑华,陈贵今.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1)
[9]不同惰性有机碳物料对土壤镉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孟令阳,辛术贞,苏德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08)
[10]土壤镉污染现状及危害研究进展[J]. 冉烈,李会合.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本文编号:3130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130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e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