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入侵种尖膀胱螺不同地理种群形态变异及分子系统发育

发布时间:2021-05-24 19:41
  尖膀胱螺(Physa acuta Draparnaud 1805)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淡水肺螺类,为世界性广布淡水螺类。系多种重要寄生虫如广州管圆线虫和卷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入侵我国,过去三十多年中,尖膀胱螺陆续在台湾、香港、广东深圳、云南丽江、江苏太湖、北京等地区发现其分布。尖膀胱螺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种,其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快,能快速入侵并短时间形成种群,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及人类健康。因此,了解尖膀胱螺集中分布区种群的形态差异与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相关部门掌握其种群动态变化趋势,进而为下一步应加强监测和控制采取有效的防除措施,减少其对我国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采集,共选取了山东兖州、山东南四湖、山东泗河、湖北丹江口、安徽巢湖、云南星云湖、广州深圳等5省7个地理种群样品作为实验材料。尖膀胱螺样本用电子游标卡尺对贝壳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螺旋部高、体螺层高的各个参数进行测量。应用散点图、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三种方法分析了尖膀胱螺贝壳形态。本实验采用CTAB法提取样品的DNA。将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对线粒体细胞色素CO I部分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及...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尖膀胱螺生物学特征
        1.1.1 形态特征
        1.1.2 生态习性
    1.2 生物入侵的概念以及危害
        1.2.1 生物入侵的概念
        1.2.2 生物入侵的途径
        1.2.3 生物入侵机制
        1.2.4 生物入侵的危害
            1.2.4.1 生物入侵对生态的影响
            1.2.4.2 生物入侵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2.4.3 我国淡水软体动物入侵种研究进展
    1.3 分子系统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核基因标记
        1.3.2 线粒体基因标记
        1.3.3 系统发育树
            1.3.3.1 邻接法
            1.3.3.2 最大简约法
            1.3.3.3 最大似然法
    1.4 本研究国内外研究状况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2 形态参数的测定
    2.3 形态学数据处理
        2.3.1 聚类分析
        2.3.2 主成分分析
    2.4 分子生物学实验材料
    2.5 实验主要试剂和设备
        2.5.1 药品和试剂
        2.5.2 部分试剂及配制方法
        2.5.3 主要仪器设备
    2.6 尖膀胱螺总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2.7 提取DNA的纯度检测
    2.8 PCR扩增目标片段
        2.8.1 引物的选择
        2.8.2 目的片段的扩增
        2.8.3 目的片段的回收
        2.8.4 CaCl_2法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8.5 连接
        2.8.6 转化
        2.8.7 阳性克隆鉴定及测序
        2.8.8 序列分析
            2.8.8.1 碱基组成分析
            2.8.8.2 遗传距离分析
            2.8.8.3 系统进化及发育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尖膀胱螺形态参数的分析
        3.1.1 散点图
        3.1.2 聚类分析
        3.1.3 主成分分析
    3.2 分子生物学相关结果分析
        3.2.0 尖膀胱螺基因组DNA的质量及纯度检测
        3.2.1 目的基因的扩增及菌液PCR检测
        3.2.2 测序结果分析
        3.2.3 尖膀胱螺COI基因片段序列特征分析
            3.2.3.1 碱基组成分析
            3.2.3.2 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使用情况
            3.2.3.3 单倍型分析
            3.2.3.4 遗传距离分析
            3.2.3.5 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第四章 讨论
    4.1 尖膀胱螺的形态特征
    4.2 软体动物DNA提取方法
    4.3 尖膀胱螺遗传多样性
    4.4 尖膀胱螺分布、扩散趋势、入侵方式及可能危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附录 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浙江发现重要外来入侵物种——尖膀胱螺[J]. 杨海芳,周卫川,钱周兴,王沛.  植物检疫. 2014(03)
[2]福寿螺入侵机制的研究进展[J]. 郭靖,章家恩.  生态学杂志. 2014(03)
[3]尖膀胱螺的生物学特征及光照对其生长繁殖影响的初步研究[J]. 马军国,李效宇.  四川动物. 2012(05)
[4]北京发现尖膀胱螺[J]. 郭云海,王承民,罗静,何宏轩.  动物学杂志. 2009(02)
[5]太湖首次发现楯螺和尖膀胱螺(英文)[J]. BECKMANN Melanie C,何全源,杨健,徐跑.  南方水产. 2006(06)
[6]种群微卫星DNA分析中样本量对各种遗传多样性度量指标的影响[J]. 闫路娜,张德兴.  动物学报. 2004(02)
[7]上海黄浦江凤眼莲灾害的发生机理及控制对策初探[J]. 杨凤辉,马涛,陈家宽,李博.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8]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J]. 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  生物多样性. 2002(01)
[9]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 成新跃,周红章,张广学.  动物分类学报. 2000(02)
[10]世界性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研究的历史及现状[J]. 强胜.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8(04)

硕士论文
[1]咪唑类离子液体对尖膀胱螺的发育毒性[D]. 董向宜.河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04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204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0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