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岩溶槽谷区地形起伏特征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1 01:24
  在当前多因素驱动下探讨岩溶槽谷区地形起伏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对区域景观规划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7年Google Earth 0.53 m高清影像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验证,通过移动窗口法和均值变点法提取地形起伏度和典型代表性样带设计,从景观水平尺度探究地形起伏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景观格局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其现实与理论意义。结果表明:受槽谷地形起伏特征影响,景观类型随地形起伏度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模式;西部槽谷景观类型呈三种变化模式,中部槽谷呈现先增加后增减少的变化模式,东部槽谷呈两种变化模式;低地形起伏区域景观结构较复杂,高地形起伏度区域景观呈现单一性;景观格局由低地形起伏向高起伏演变呈现出梯度差异性,景观格局由人为景观逐渐向自然景观过渡;岩溶槽谷区景观格局在地形起伏度的分布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自然条件是景观格局决定因素,社会经济是推动因素,政策是再分配因素。 

【文章来源】:山地学报. 2019,3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岩溶槽谷区地形起伏特征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图2岩溶槽谷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a)西部槽谷;(b)中部槽谷;(c)东部槽谷??Fig.?2?Land?use?landscape?type?map?in?karst?trough?valley?area??(a)?Western?trough?valley?;?

空间分布,岩溶,空间分布,样带


706??山地学报??37卷??108°E?108°?108°?109°??图5岩溶槽谷区地形起伏度的空间分布:(a>西部槽谷;(b)中部槽谷;(c)东部槽谷??Fig.?5?Spatial?distribution?of?topographic?relief?in?karst?trough?valley?area??(a)?Western?trough?valley;?(?b)?Middle?trough?valley;?(?c)?Eastern?trough?valley??间分布特征,采用ArcgislO.2软件对各条槽谷设计??典型代表性样带(图1)。西部槽谷样带宽1.20?km、??长6.?53?km?;中部槽谷样带宽1???20?km、长4.?00?km?;??东部槽谷样带宽1.?20?km、长5.?10?km。基于??FragStatS4.2的移动窗口法,以50?m为间隔距离对??栅格尺度的样带进行随机采样,以横向典型样带分??析各条槽谷景观格局随地形起伏度的梯度变化。??2.2.4?土地利用景观的影响因素??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探究岩溶槽谷区??典型地貌的景观格局与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大小,从而解释该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作??用机制,该模型已被用于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机??制的定量关系研究[25]。本文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主要选取高程(m)、坡度(°)、地形起伏(m)、距公路??距离(m)、人口密度(人??knT2)、距城镇距离(m)、距??河流距离(m)和降雨量(mm)、气温(T)相关指标数??据,在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采用R0C曲线??(

地形图,岩溶,地形,聚集度


域景观斑块最??大限度破碎化,蔓延连通性较高[3°]。西、东部槽谷??随着地形起伏度增加,聚集度指数(AI)呈现增加趋??势,而中部槽谷聚集度指数(AI)呈现先增加后降低??[〇3〇]?(30,70]?(70,120]?(120^00]?(200^60]??地形起伏/m??[0^0]?(30,70]?(70,120]?(120,200]?(200^60]??地形起伏/m??[0,30]?(30,70]?(70,120]?(120,200]?(200^60]??地形起伏/m??图6岩溶槽谷区地形起伏分布特征:(a)西部m谷;(b)中部槽谷;(C)东部槽谷??Fig.?6?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topographic?relief?in?karst?trough?valley?area??(a)?Western?trough?valley?;(?b)?Middle?trough?valley?;(?c)?Eastern?trough?valley??So?o?o?o?o?o??8?765?4?3??ZEOS??=1??[0.3(??1009080706050403020??r.i??403020??9080706050403020??80604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区县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以井冈山市为例[J]. 臧玉珠,刘彦随,杨园园.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7)
[2]基于GIS与地理探测器的岩溶槽谷石漠化空间分布及驱动因素分析[J]. 王正雄,蒋勇军,张远嘱,段世辉,刘九缠,曾泽,曾思博.  地理学报. 2019(05)
[3]喀斯特槽谷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王权,李阳兵,黄娟,胡先培,钟盛楠.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3)
[4]岩溶槽谷区山坡-槽坝土地利用变化的对比研究[J]. 王权,李阳兵,刘亚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1)
[5]基于地形梯度特征的福州市景观格局演变[J]. 陈铸,黄雅冰,朱志鹏,郑祈全,阙晨曦,董建文.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2)
[6]山地平原过渡带地形起伏特征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太行山淇河流域为例[J]. 张静静,朱文博,赵芳,朱连奇,李茂娟,朱明,张晓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4)
[7]对石漠化概念及其治理的再思考[J]. 李阳兵,黄娟,徐倩,罗光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8]松嫩高平原县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地形梯度特征分析——以巴彦县为例[J]. 宋戈,王盼盼.  地理科学. 2017(08)
[9]贵州典型坝子土地利用强度空间演变及景观格局响应[J]. 刘亚香,李阳兵,易兴松,程星.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1)
[10]黔桂喀斯特山地与山区类型划分技术与应用[J]. 赵宇鸾,李秀彬,张颖.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07)



本文编号:3209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209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8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