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天然次生林改造成香榧林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27 20:38
  为探讨天然次生林改造成人工林后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土壤固碳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在浙江省诸暨市香榧国家森林公园内采集天然次生林和由天然次生林改造而来并长期进行经营管理的香榧(Torreya grandis)人工林土壤,测定分析了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的总有机碳(TOC)、易氧化碳(ROC)、轻组有机质(LFOM)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天然次生林改造成香榧林后,各层土壤TOC均显著下降,减少了27.2%-50.5%,0-20 cm土层土壤ROC呈增加趋势,但20-40 cm和40-60 cm土层呈减小趋势,各层土壤LFOM分别增加31.5%、155.5%和184.8%,在20-40 cm和40-6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2)天然次生林改造成香榧林后,0-20 cm土层ROC碳素有效率和碳库活度分别显著增加了123.2%和169.2%。(3)TOC、ROC、LFOM与全氮和水解性氮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OC、LFOM与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天然次生林...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19,28(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取样和测定方法
        1.2.2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库的比较
    2.2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素有效率及碳库活度的差异
    2.3 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讨论
    3.2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东山区三种典型林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J]. 殷有,刘源跃,井艳丽,魏亚伟,安云全,阎品初,周永斌.  生态学杂志. 2018(07)
[2]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蒋溢,李亦秋.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5)
[3]红壤侵蚀地不同人工恢复林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朱丽琴,黄荣珍,段洪浪,贾龙,王赫,黄诗华,易志强,张文锋.  生态学报. 2017(01)
[4]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板栗林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J]. 岳天,李永夫,肖永恒,李永春,何洁,姜培坤,周国模,刘娟.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7)
[5]耕作方式对干旱绿洲滴灌复播大豆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苏丽丽,徐文修,李亚杰,唐江华,王娜,罗家祥.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4)
[6]Chang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fter 26 years of farmland manage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ZHOU Zhengchao,ZHANG Xiaoyan,GAN Zhuot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5(06)
[7]土地利用变化对花岗岩红壤表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 盛浩,李洁,周萍,张杨珠.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7)
[8]施肥对香榧枝梢生长和结实量的影响[J]. 赵燕,刘千玲,陈田甜,刘桂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3)
[9]湘中丘陵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特征[J]. 孙伟军,方晰,项文化,张仕吉,李胜蓝.  生态学报. 2013(24)
[10]管理措施对绿洲农田土壤总有机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季节变化的影响[J]. 杨玲,张前兵,王进,罗宏海,张亚黎,张旺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硕士论文
[1]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毛竹林对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影响[D]. 岳天.浙江农林大学 2016
[2]黎川县香榧栽培区土壤养分现状调查及限制因子研究[D]. 黄媛媛.江西农业大学 2016
[3]长期施肥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D]. 于荣.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本文编号:3253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253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