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特征
发布时间:2021-07-13 18:14
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活性有机碳(SLOC)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试验站,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通过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烤林)不同季节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系统地研究和比较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和有效养分均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不同季节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均表现为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均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夏季和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和冬季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而不同季节SMBC/SMBN差异不显著(P>0.05)。(4)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均呈显著线性...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19,28(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2017年降雨量和温度分布
248生态环境学报第28卷第2期(2019年2月)(P>0.05),夏季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土壤活性碳来源于土壤总有机碳,但容易受生物体分解和利用的影响。对土壤总有机碳量与各活性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EOC和POC与总有机碳含量的相关系数较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这一方面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依赖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另一方面也说明各土壤活性有机碳虽然表述和测定方法不同,但各自从不同角度表征了土壤中活性较高部分的碳含量。2.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养分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表5的结果表明: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土壤EOC、POC、LFOC、WSOC、SMBC与SOC、TN和TK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与TP相关性不显著,与土壤BD均呈负相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WSOC和SMBC与TPO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EOC、POC、LFOC、WSOC和SMBC含量两两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活性有机碳各组分之间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的,其中SOC、TN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3讨论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植被地上部分的凋落物及其地下部分根的分泌物和细根周转产生的碎屑(Luoetal.,2017;Silvaetal.,2017)。植被的物种组成、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都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质量、数量和周转(Liuetal.,2018;Nareshetal.,2018)。土壤活性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但由于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的来源不同,导致其对土壤环境、养分、凋落物及根系分布等因素变化的响应敏感性不同,即使同一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的季节变化趋势也不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影响研究[J]. 房飞,唐海萍,李滨勇. 生态环境学报. 2013(11)
[2]贵州西部4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及其剖面分布特征[J]. 丁访军,高艳平,周凤娇,潘明亮,吴鹏.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1)
[3]土地利用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万忠梅,郭岳,郭跃东. 生态环境学报. 2011(03)
[4]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J]. 梁启鹏,余新晓,庞卓,王琛,吕锡芝. 生态环境学报. 2010(04)
[5]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J]. 杨玉盛,谢锦升,盛浩,陈光水,李旭. 地理学报. 2007(11)
[6]不同植被下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与影响因子[J]. 解宪丽,孙波,周慧珍,李忠佩. 土壤学报. 2004(05)
[7]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分布规律分析[J]. 徐香兰,张科利,徐宪立,彭文英. 水土保持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282557
【文章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19,28(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2017年降雨量和温度分布
248生态环境学报第28卷第2期(2019年2月)(P>0.05),夏季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土壤活性碳来源于土壤总有机碳,但容易受生物体分解和利用的影响。对土壤总有机碳量与各活性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EOC和POC与总有机碳含量的相关系数较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这一方面说明土壤活性有机碳依赖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另一方面也说明各土壤活性有机碳虽然表述和测定方法不同,但各自从不同角度表征了土壤中活性较高部分的碳含量。2.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养分间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表5的结果表明: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土壤EOC、POC、LFOC、WSOC、SMBC与SOC、TN和TK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与TP相关性不显著,与土壤BD均呈负相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WSOC和SMBC与TPO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EOC、POC、LFOC、WSOC和SMBC含量两两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活性有机碳各组分之间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的,其中SOC、TN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3讨论土壤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植被地上部分的凋落物及其地下部分根的分泌物和细根周转产生的碎屑(Luoetal.,2017;Silvaetal.,2017)。植被的物种组成、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都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质量、数量和周转(Liuetal.,2018;Nareshetal.,2018)。土壤活性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但由于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的来源不同,导致其对土壤环境、养分、凋落物及根系分布等因素变化的响应敏感性不同,即使同一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不同组分的季节变化趋势也不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影响研究[J]. 房飞,唐海萍,李滨勇. 生态环境学报. 2013(11)
[2]贵州西部4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及其剖面分布特征[J]. 丁访军,高艳平,周凤娇,潘明亮,吴鹏.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1)
[3]土地利用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J]. 万忠梅,郭岳,郭跃东. 生态环境学报. 2011(03)
[4]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J]. 梁启鹏,余新晓,庞卓,王琛,吕锡芝. 生态环境学报. 2010(04)
[5]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J]. 杨玉盛,谢锦升,盛浩,陈光水,李旭. 地理学报. 2007(11)
[6]不同植被下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与影响因子[J]. 解宪丽,孙波,周慧珍,李忠佩. 土壤学报. 2004(05)
[7]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分布规律分析[J]. 徐香兰,张科利,徐宪立,彭文英. 水土保持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282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28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