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春季土壤水与水分平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7 04:52
为了揭示希拉穆仁草原土壤含水量,水分存在形式,水分有效性,水循环和土壤干层等问题,对该区不同地形草地进行了打钻取样,对含水量及粒度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多数土壤剖面中含水量变化在2%-10%之间,平均含水量多在3%-6%之间。高地采样区土壤水分垂向变化波动较大,变化趋势不明显;平地采样区土壤上中部含水量多于下部。研究区土壤水分大部分处于难效水状态,土壤水分对植被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平地采样区在剖面上部0-0.5 m的平均含水量较高地采样区略多,表明平地采样区植被生长受到土壤水分的胁迫性相对较小。研究区普遍有干层发育且等级较高,干层分布接近地表。其中,高地采样区剖面0-0.5m全部为重度干层,下部有轻度干层和中度干层发育;平地采样区几乎全部为重度干层。该区春季5月份土壤水分几乎都以含量很低的薄膜水形式存在,大气降水被蒸发与蒸腾等全部消耗,没有剩余水分补给地下水。综上指示该区土壤水分为明显的负平衡,水循环呈现土壤-植物-大气的水分循环模式,属于不完整的水分循环类型。
【文章来源】:生态科学. 2020,39(02)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样点分布图
为判别希拉穆仁草原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凋萎湿度,在每个采样区选取3个钻孔进行粒度测定。通过粒度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表2和图4),0—0.5 m范围内以粗粉砂为主,0.5 m以下黏粒和粉砂含量减少,细沙增多,土壤明显粗质化。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水的重要因素,因此随着深度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凋萎湿度均呈下降趋势。图3 平地采样区土壤含水量
平地采样区土壤含水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的土壤碳水效应[J]. 冯棋,杨磊,王晶,石学圆,汪亚峰. 生态学报. 2019(18)
[2]干旱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能量关系及驱动力研究评述[J]. 周宏. 生态学报. 2019(18)
[3]南方红壤丘陵区樟树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J]. 戴军杰,章新平,吕殿青,罗紫东,贺新光.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4)
[4]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 张敏,刘爽,刘勇,张红.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3)
[5]高海拔地区樱桃园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分析[J]. 丁艳萍,杨荣赞,和梅辉,刘有梅,刘艳阳,王龙. 南方农业. 2019(16)
[6]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水分剖面分布与大气降水关系的研究[J]. 邹文秀,陆欣春,陈旭,严君,郝翔翔,张志明,韩晓增. 土壤通报. 2019(02)
[7]Identification on threshold and efficiency of rainfall replenishment to soil water in semi-arid loess hilly areas[J]. Lei YANG,Handan ZHANG,Liding CHEN.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8(03)
[8]坡向和海拔对高寒草甸山体土壤水热和植物分布格局的定量分解[J]. 牛钰杰,周建伟,杨思维,王贵珍,刘丽,花立民.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5)
[9]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J]. 兰志龙,潘小莲,赵英,司炳成,汪有科,焦瑞,张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3)
[10]陕西省延川县孙家塬经济林土壤水分和水分平衡[J]. 牛俊杰,马树苗,赵景波,周旗.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4)
本文编号:3305118
【文章来源】:生态科学. 2020,39(02)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样点分布图
为判别希拉穆仁草原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凋萎湿度,在每个采样区选取3个钻孔进行粒度测定。通过粒度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表2和图4),0—0.5 m范围内以粗粉砂为主,0.5 m以下黏粒和粉砂含量减少,细沙增多,土壤明显粗质化。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水的重要因素,因此随着深度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凋萎湿度均呈下降趋势。图3 平地采样区土壤含水量
平地采样区土壤含水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的土壤碳水效应[J]. 冯棋,杨磊,王晶,石学圆,汪亚峰. 生态学报. 2019(18)
[2]干旱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能量关系及驱动力研究评述[J]. 周宏. 生态学报. 2019(18)
[3]南方红壤丘陵区樟树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J]. 戴军杰,章新平,吕殿青,罗紫东,贺新光.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4)
[4]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 张敏,刘爽,刘勇,张红.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3)
[5]高海拔地区樱桃园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分析[J]. 丁艳萍,杨荣赞,和梅辉,刘有梅,刘艳阳,王龙. 南方农业. 2019(16)
[6]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水分剖面分布与大气降水关系的研究[J]. 邹文秀,陆欣春,陈旭,严君,郝翔翔,张志明,韩晓增. 土壤通报. 2019(02)
[7]Identification on threshold and efficiency of rainfall replenishment to soil water in semi-arid loess hilly areas[J]. Lei YANG,Handan ZHANG,Liding CHEN.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8(03)
[8]坡向和海拔对高寒草甸山体土壤水热和植物分布格局的定量分解[J]. 牛钰杰,周建伟,杨思维,王贵珍,刘丽,花立民.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5)
[9]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J]. 兰志龙,潘小莲,赵英,司炳成,汪有科,焦瑞,张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3)
[10]陕西省延川县孙家塬经济林土壤水分和水分平衡[J]. 牛俊杰,马树苗,赵景波,周旗.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4)
本文编号:3305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0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