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5年营口浮渡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及驱动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8 05:32
文章通过提取1992年、2007年、2017年三期春季大潮营口浮渡河口遥感影像景观图斑,总结了近25年营口浮渡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分析了演变的驱动因素。25年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浮渡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出现破碎化现象,系统形成机制遭到破坏,造成河口沙坝-潟湖景观割裂和缩减,湿地生态系统已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文章建议在深入理解浮渡河口湿地景观形成机制、规律及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源头管控""河岸加固""构筑物清理"的修复治理措施以恢复其形成机制,使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修复。
【文章来源】: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37(09)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研究范围
浮渡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主要是受自然驱动和人工驱动两个方面因素影响。自然驱动因素主要包含海水动力环境、海砂补给、河道输沙能力和海洋底质结构变化等驱动因子。人工驱动因素主要包含填海造地、围海养殖池建设、河道水系加宽、农田面积扩大等驱动因子。需要说明的是,随着近25年的人类活动干扰,自然驱动因素与人工驱动因素对河口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已经处于相互协调、相互钳制的稳定状态。因此,在分析其演变过程的因素时,不能剥离其一而去单纯地分析另一的影响。可以说,浮渡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是受两因素的综合影响。3.1 自然驱动因素
为分析自然驱动因素对浮渡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的影响,在研究区内布设调查站位以调查海水动力环境、海砂补给、河道输沙能力和海洋底质结构变化等因子来推导驱动其变化诱因。调查站位如图3所示。研究区域内海流以顺岸流为主,至河口向两岸顺岸流去。河口两侧进行了人工岛建设、填海造地工程建设、围堰堤坝建设、防浪堤坝建设等人类干扰活动。受此影响,东南向流至河口处分流向两侧流去并逐渐减弱,流至海岸处顺岸流去。研究区内断面长度为1.5km,底质以“砂质-粉砂”为主,河口北侧潟湖处和河口处出现“泥质”底质。因断面底质主要以“砂质-粉砂”为主与沙坝和沙滩的底质类型相近。因此,可以推断海砂是沙坝、河口两侧沙滩的砂质补给来源之一。再则,河道柱状底质结构显示,表层为“泥质-粉砂”底质类型,中下层以“砂质-粉砂”为主。以此推断,河口输沙也可能是沙坝、河口两侧沙滩的砂源之一。深入分析发现,上、中游采样点底质以“砂质-粉砂”为主,下游(河口处)以“泥质”为主。那么,可以确定的是河沙通过河道输送,沙坝、河口两侧沙滩的砂质不能反补河道砂质。但不能确定的是河沙通过河道运输是否突破河口经海水动力影响对沙坝、河口两侧沙滩进行补给。也就是说河道加宽后,纳潮能力增强,但河道水动力减弱,有可能河道中、下游底质来源是近海砂质的补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浮渡河河口滨海沉积地貌的三维地形测量研究[J]. 乌立国,孙钦帮,张冲,陈兆林,崔雷. 工程技术研究. 2017(08)
[2]我国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对策[J]. 周云轩,田波,黄颖,吴文挺,戚纤云,舒敏彦,胥为,葛芳,魏伟,黄盖先,张婷.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10)
[3]中国沿海湿地变化特征及情景分析[J]. 侯西勇,徐新良,毋亭,李晓炜. 湿地科学. 2016(05)
[4]1982-2012年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J]. 范强,杜婷,杨俊,席建超,李雪铭,陈鹏. 资源科学. 2014(04)
[5]沙坝—潟湖海岸研究进展与展望[J]. 戴志军,施伟勇,陈浩. 上海国土资源. 2011(03)
[6]泉州湾河口湿地退化现状及人为影响因素[J]. 叶功富,谭芳林,罗美娟,崔丽娟,罗彩莲,黄雍蓉,乐通潮,林捷,黄丽,刘继龙. 湿地科学. 2010(04)
[7]中国退化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宋晓林,吕宪国. 湿地科学. 2009(04)
[8]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葛方龙,李伟峰,陈求稳. 生态环境. 2008(06)
博士论文
[1]基于时间序列多源遥感数据的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长期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D]. 艾金泉.华东师范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基于3S技术的辽河流域(吉林省段)景观格局演变及关键性生态空间辨识研究[D]. 宋明晓.吉林大学 2017
[2]基于遥感和GIS的贵州省黔西县景观格局演变研究[D]. 刘洋.成都理工大学 2017
[3]变化的长江口滩涂湿地景观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D]. 任璘婧.华东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07322
【文章来源】: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37(09)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研究范围
浮渡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主要是受自然驱动和人工驱动两个方面因素影响。自然驱动因素主要包含海水动力环境、海砂补给、河道输沙能力和海洋底质结构变化等驱动因子。人工驱动因素主要包含填海造地、围海养殖池建设、河道水系加宽、农田面积扩大等驱动因子。需要说明的是,随着近25年的人类活动干扰,自然驱动因素与人工驱动因素对河口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已经处于相互协调、相互钳制的稳定状态。因此,在分析其演变过程的因素时,不能剥离其一而去单纯地分析另一的影响。可以说,浮渡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是受两因素的综合影响。3.1 自然驱动因素
为分析自然驱动因素对浮渡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的影响,在研究区内布设调查站位以调查海水动力环境、海砂补给、河道输沙能力和海洋底质结构变化等因子来推导驱动其变化诱因。调查站位如图3所示。研究区域内海流以顺岸流为主,至河口向两岸顺岸流去。河口两侧进行了人工岛建设、填海造地工程建设、围堰堤坝建设、防浪堤坝建设等人类干扰活动。受此影响,东南向流至河口处分流向两侧流去并逐渐减弱,流至海岸处顺岸流去。研究区内断面长度为1.5km,底质以“砂质-粉砂”为主,河口北侧潟湖处和河口处出现“泥质”底质。因断面底质主要以“砂质-粉砂”为主与沙坝和沙滩的底质类型相近。因此,可以推断海砂是沙坝、河口两侧沙滩的砂质补给来源之一。再则,河道柱状底质结构显示,表层为“泥质-粉砂”底质类型,中下层以“砂质-粉砂”为主。以此推断,河口输沙也可能是沙坝、河口两侧沙滩的砂源之一。深入分析发现,上、中游采样点底质以“砂质-粉砂”为主,下游(河口处)以“泥质”为主。那么,可以确定的是河沙通过河道输送,沙坝、河口两侧沙滩的砂质不能反补河道砂质。但不能确定的是河沙通过河道运输是否突破河口经海水动力影响对沙坝、河口两侧沙滩进行补给。也就是说河道加宽后,纳潮能力增强,但河道水动力减弱,有可能河道中、下游底质来源是近海砂质的补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浮渡河河口滨海沉积地貌的三维地形测量研究[J]. 乌立国,孙钦帮,张冲,陈兆林,崔雷. 工程技术研究. 2017(08)
[2]我国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对策[J]. 周云轩,田波,黄颖,吴文挺,戚纤云,舒敏彦,胥为,葛芳,魏伟,黄盖先,张婷.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10)
[3]中国沿海湿地变化特征及情景分析[J]. 侯西勇,徐新良,毋亭,李晓炜. 湿地科学. 2016(05)
[4]1982-2012年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J]. 范强,杜婷,杨俊,席建超,李雪铭,陈鹏. 资源科学. 2014(04)
[5]沙坝—潟湖海岸研究进展与展望[J]. 戴志军,施伟勇,陈浩. 上海国土资源. 2011(03)
[6]泉州湾河口湿地退化现状及人为影响因素[J]. 叶功富,谭芳林,罗美娟,崔丽娟,罗彩莲,黄雍蓉,乐通潮,林捷,黄丽,刘继龙. 湿地科学. 2010(04)
[7]中国退化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宋晓林,吕宪国. 湿地科学. 2009(04)
[8]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葛方龙,李伟峰,陈求稳. 生态环境. 2008(06)
博士论文
[1]基于时间序列多源遥感数据的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长期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D]. 艾金泉.华东师范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基于3S技术的辽河流域(吉林省段)景观格局演变及关键性生态空间辨识研究[D]. 宋明晓.吉林大学 2017
[2]基于遥感和GIS的贵州省黔西县景观格局演变研究[D]. 刘洋.成都理工大学 2017
[3]变化的长江口滩涂湿地景观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D]. 任璘婧.华东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07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0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