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雨屏区几种乡土树种不同物候关键时期凋落物的有机组分特征
发布时间:2021-08-02 12:49
凋落物的有机组分含量可随着植物生长节律及物候期变化而改变.以华西雨屏区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动态收集萌芽期、展叶期、盛叶期和落叶期凋落物组成,分析其水溶性组分(Water soluble component,WSC)、有机溶性组分(Organic solvent soluble component,OSC)、酸溶性组分(Acid-soluble extractive,ASE)和酸不溶性组分(Acid-insoluble residue,AIR)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同树种中,各器官凋落物的WSC相对含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OSC相对含量在一年中总体呈现盛叶期增加、落叶期降低的趋势,ASE相对含量在各物候期间变化不显著,AIR相对含量则表现出增加的变化趋势,凋落叶、枝木质纤维素指数(LCI)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凋落果则为下降趋势;同一物候期,凋落物中的WSC相对含量表现为喜树高于其他树种,AIR相对含...
【文章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25(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概况
1.2 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
1.3 分析测试
1.3.1 WSC含量测定
1.3.2 OSC含量测定
1.3.3 ASE及AIR含量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WSC和OSC含量变化
2.2 ASE和AIR含量变化
2.3 LCI变化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在不同降雨期间的降解特征[J]. 马志良,杨万勤,吴福忠,谭波. 生态学报. 2018(09)
[2]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凋落物产量及动态[J]. 杨佳萍,寥蓉,杨万勤,谭波,付长坤,张钰,吴福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04)
[3]马尾松人工纯林凋落松针数量及基质质量动态[J]. 陆晓辉,丁贵杰. 生态学报. 2017(22)
[4]川西亚高山森林凋落物不同分解阶段基质质量特征[J]. 谌贤,刘洋,唐实玉,杨帅,陈亚梅,杨林,郑海峰,李洪杰.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3)
[5]Litterfall,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lease of Shorea robusta and Tectona grandi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of West Bengal,Eastern India[J]. Chittaranjan Das,Naba Kumar Mondal.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6(05)
[6]陆地生态系统混合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 李宜浓,周晓梅,张乃莉,马克平. 生态学报. 2016(16)
[7]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氮和磷释放的影响[J]. 王文君,杨万勤,谭波,刘瑞龙,吴福忠. 林业科学. 2015(01)
[8]雪被覆盖对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含量的影响[J]. 徐李亚,杨万勤,李晗,倪祥银,何洁,吴福忠. 应用生态学报. 2014(11)
[9]北美云杉针叶表皮结构的差异分析[J]. 李智,许荔,林梦,杨萌,贾桂霞. 林业科学. 2014(03)
[10]中亚热带木本植物各器官凋落物分解特性[J]. 刘文丹,陶建平,张腾达,钱凤,柴捷,刘宏伟. 生态学报. 2014(17)
本文编号:3317591
【文章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25(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概况
1.2 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
1.3 分析测试
1.3.1 WSC含量测定
1.3.2 OSC含量测定
1.3.3 ASE及AIR含量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WSC和OSC含量变化
2.2 ASE和AIR含量变化
2.3 LCI变化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在不同降雨期间的降解特征[J]. 马志良,杨万勤,吴福忠,谭波. 生态学报. 2018(09)
[2]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凋落物产量及动态[J]. 杨佳萍,寥蓉,杨万勤,谭波,付长坤,张钰,吴福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04)
[3]马尾松人工纯林凋落松针数量及基质质量动态[J]. 陆晓辉,丁贵杰. 生态学报. 2017(22)
[4]川西亚高山森林凋落物不同分解阶段基质质量特征[J]. 谌贤,刘洋,唐实玉,杨帅,陈亚梅,杨林,郑海峰,李洪杰.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3)
[5]Litterfall,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lease of Shorea robusta and Tectona grandi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of West Bengal,Eastern India[J]. Chittaranjan Das,Naba Kumar Mondal.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6(05)
[6]陆地生态系统混合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 李宜浓,周晓梅,张乃莉,马克平. 生态学报. 2016(16)
[7]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物候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氮和磷释放的影响[J]. 王文君,杨万勤,谭波,刘瑞龙,吴福忠. 林业科学. 2015(01)
[8]雪被覆盖对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组分含量的影响[J]. 徐李亚,杨万勤,李晗,倪祥银,何洁,吴福忠. 应用生态学报. 2014(11)
[9]北美云杉针叶表皮结构的差异分析[J]. 李智,许荔,林梦,杨萌,贾桂霞. 林业科学. 2014(03)
[10]中亚热带木本植物各器官凋落物分解特性[J]. 刘文丹,陶建平,张腾达,钱凤,柴捷,刘宏伟. 生态学报. 2014(17)
本文编号:3317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17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