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1990-2014年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2 11:00
  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1990、2001、2007与2014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岷江上游流域1990-2014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4年间,流域林地面积明显减少,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增加,耕地面积变化不大。流域总体的破碎度增加,但其均匀度指数较小,说明流域景观整体破碎度不大,景观的蔓延度指数减小速率缓慢,流域中的优势斑块具有良好的连接性。流域各景观类型呈现不同程度的破碎化和复杂化,其中林地破碎化最高,草地占总的景观面积比例最大是该流域的优势景观,建设用地斑块的复杂度最高。运用SPSS软件进行驱动力分析可知,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因子和气候因子是导致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文章来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9,(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1990-2014年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研究区地理位置Fig.1Locationofstudyarea

面积图,岷江上游,景观类型,流域


2001-2007年最大为4.26%。草地面积先大幅度增加而后略有减少,在2001-2007年变化幅度达到最大为0.36%,虽然2007-2014年间草地面积减少1000hm2,但与流域整体草地面积比,这一变化微乎其微。流域林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1990-2001年,面积减少量最大为32300hm2,2001-2007年面积减幅最大为0.36%。耕地面积变化不大,但与研究初期比,耕地面积增加了700hm2,这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们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有关。研究区4期景观覆盖类型分布图见图3。图21990-2014年岷江上游流域各景观类型面积及变化Fig.2AreaandvariationofeachlandscapetypeinUpperMinjiangRiverBasin,1990-2014表2岷江上游流域景观面积动态变化Tab.2DynamicchangeinlandscapeareaofUpperMinjiangRiverBasin景观类型1990-2001面积变化/hm2动态度/%2001-2007面积变化/hm2动态度/%2007-2014面积变化/hm2动态度/%草地234000.19256000.36-1000-0.01林地-32300-0.28-22300-0.36-800-0.01耕地72001.23-6300-1.73-200-0.05未利用地-100-0.91130024.0700建设用地4004.046007.6912009.02水域4000.9311004.268002.123.2景观指数的变化3.2.1景观水平如表3所示,1990-2014年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水平格局指数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NP和PD可以反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这两项指数在1990-2001年均迅速减少,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在1990-2001年间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部分林地与破碎的未利用地转化为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使得研究区耕地与建设用

岷江上游,覆盖类型,景观,流域


图3岷江上游流域4期景观覆盖类型分布Fig3DistributionoflandscapecoveragetypeofUpperMinjiangRiverBasininfourperiods而后下降。IJI先增后降,说明研究区内景观斑块类型间相邻的类型呈先增后减的变化,也即接壤的景观斑块类型丰富度呈先增后将的变化趋势。CONTAG呈逐步减小的趋势,说明研究区小斑块个数较多,景观破碎化逐步变大。表3研究区景观水平指数Tab.3Landscapeindexatlandscape-levelinthesurveyregion年份NPIJIPDLPISHDISHEICONTAG199078519.96180.034746.30770.80590.449873.4035200174620.99910.033045.19940.81590.455473.0265200778121.26710.034648.44410.81420.454473.0099201478922.12660.034948.43520.81900.457172.86183.2.2类型水平草地。1990-2001年斑块数由202个下降到182个,平均斑块面积由5683.66hm2增加至6436.81hm2(表4),斑块破碎度减小,2001-2014年斑块数又由182上升至200,平均斑块面又降至5980.5hm2,说明斑块破碎度增加,也即草地破碎度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研究期间PLAND、边缘密度(ED)、散布与并列指数(IJI)逐步增加,说明斑块的复杂性在逐步上升。岷江上游地区草地公有,牲畜私有,农牧民养畜热情高,而管理、保护、建设草地的热情不高,多数农牧民对草地只索取不投入,草地连年重牧得不到修生养息的机会[18],使得草地整体性和稳定性遭到较大破坏,这也是草地景观呈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林地。研究期间林地的斑块数与平均斑块面积变化波动较大,1990-2001年间斑块数由281个下降至270个,平均斑块面积由3746.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时序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和驱动力分析[J]. 刘振杰,刘洛,孙璐,赵小娟,胡月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8)
[2]岷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J]. 翟红娟,王培.  环境保护. 2018(09)
[3]海峡西岸经济区景观格局10年变化及驱动力[J]. 胡冬雪,唐立娜,邱全毅,石龙宇,邵国凡.  生态学报. 2015(18)
[4]岷江上游水电开发特点及其空间格局分析[J]. 李明,傅斌,王玉宽,彭培好,严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1)
[5]GIS支持下的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分析[J]. 叶延琼,陈国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01)
[6]关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的几个问题[J]. 张秋菊,傅伯杰,陈利顶.  地理科学. 2003(03)
[7]岷江上游草地资源及合理利用[J]. 张建平,叶延琼,樊宏.  山地学报. 2002(03)
[8]岷江上游地区的草地资源与畜牧业发展[J]. 陈文年,吴宁,罗鹏.  四川草原. 2002(01)
[9]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J]. 陈文波,肖笃宁,李秀珍.  应用生态学报. 2002(01)
[10]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 王秀兰,包玉海.  地理科学进展. 1999(01)



本文编号:3378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78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5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