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沙地纹荚相思和木麻黄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变化过程
发布时间:2021-09-12 18:18
以滨海沙地典型人工防护林纹荚相思和木麻黄的凋落物为对象,采用网袋法研究凋落物单独分解和不同配比组合混合分解360 d后的干质量剩余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受分解时间、配比以及分解时间和配比交互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人工林下不同树种及不同处理的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有所差异,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由大到小顺序均为:A处理、C处理、D处理、B处理、E处理,分解速度均为先快后慢。纹荚相思人工林和木麻黄人工林不同处理凋落物分解360 d后,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分别为43.38%~54.58%和40.86%~52.42%,Olson指数衰减模型的分解系数分别为0.647~0.895和0.755~0.888,半衰期(凋落物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0.774~1.071 a和0.781~0.918 a,周转期(凋落物分解95%所需的时间)分别为3.347~4.630 a和3.374~3.968 a。从分解速率来看,E处理(m(纹荚相思)∶m(木麻黄)=2∶1)的分解为最佳组合,建议在土壤养分贫瘠的滨海沙地营林过程中,营造该比例混交林来加快林下凋落物分解,促进土壤改善养分...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47(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凋落物质量损失率的测定
2.3 凋落物混合分解的预测值计算及相互作用的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滨海沙地不同配比凋落物分解的干质量剩余率
3.2 滨海沙地不同配比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的数
3.3 滨海沙地3种不同配比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湿交替对科尔沁沙地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J]. 黎锦涛,孙学凯,胡亚林,赵珊宇,曾德慧.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6)
[2]沿海沙地厚荚相思和木麻黄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J]. 林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6)
[3]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J]. 唐仕姗,杨万勤,殷睿,熊莉,王海鹏,王滨,张艳,彭艳君,陈青松,徐振锋. 植物生态学报. 2014(06)
[4]滨海沙地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及其分解[J]. 林宇,张勇,黄秀勇,张松,何宗明,林思祖,官国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03)
[5]黄土高原不同植物凋落物的分解特性[J]. 李云,周建斌,董燕捷,夏志敏,陈竹君. 应用生态学报. 2012(12)
[6]内蒙古典型草原4种优势植物凋落物的混合分解研究[J]. 陈瑾,李扬,黄建辉. 植物生态学报. 2011(01)
[7]杉木人工林下杉木、楠木和木荷叶凋落物分解特征及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动态分析[J]. 林开敏,章志琴,叶发茂,林艳,李卿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02)
[8]凋落物分解模型研究进展[J]. 林成芳,高人,陈光水,杨玉盛,钟羡芳. 福建林业科技. 2007(03)
[9]长白山各植被带主要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及模型模拟的试验研究[J]. 郭忠玲,郑金萍,马元丹,李庆康,于贵瑞,韩士杰,范春楠,刘万德. 生态学报. 2006(04)
[10]马尾松林下补植阔叶树后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的变化[J]. 林德喜,樊后保. 林业科学. 2005(06)
硕士论文
[1]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及土壤酶活性动态[D]. 张月全.福建农林大学 2016
[2]马尾松、樟树凋落物混合分解及养分释放[D]. 何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3]红松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D]. 张琴.北京林业大学 2014
[4]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D]. 王欣.河北农业大学 2012
[5]千年桐林分凋落物及其叶分解动态研究[D]. 林晗.福建农林大学 2009
[6]杉木与阔叶树凋落物分解特征的比较及其混合分解研究[D]. 章志琴.福建农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94710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47(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凋落物质量损失率的测定
2.3 凋落物混合分解的预测值计算及相互作用的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滨海沙地不同配比凋落物分解的干质量剩余率
3.2 滨海沙地不同配比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的数
3.3 滨海沙地3种不同配比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湿交替对科尔沁沙地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J]. 黎锦涛,孙学凯,胡亚林,赵珊宇,曾德慧.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6)
[2]沿海沙地厚荚相思和木麻黄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J]. 林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6)
[3]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J]. 唐仕姗,杨万勤,殷睿,熊莉,王海鹏,王滨,张艳,彭艳君,陈青松,徐振锋. 植物生态学报. 2014(06)
[4]滨海沙地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及其分解[J]. 林宇,张勇,黄秀勇,张松,何宗明,林思祖,官国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03)
[5]黄土高原不同植物凋落物的分解特性[J]. 李云,周建斌,董燕捷,夏志敏,陈竹君. 应用生态学报. 2012(12)
[6]内蒙古典型草原4种优势植物凋落物的混合分解研究[J]. 陈瑾,李扬,黄建辉. 植物生态学报. 2011(01)
[7]杉木人工林下杉木、楠木和木荷叶凋落物分解特征及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动态分析[J]. 林开敏,章志琴,叶发茂,林艳,李卿叁.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02)
[8]凋落物分解模型研究进展[J]. 林成芳,高人,陈光水,杨玉盛,钟羡芳. 福建林业科技. 2007(03)
[9]长白山各植被带主要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及模型模拟的试验研究[J]. 郭忠玲,郑金萍,马元丹,李庆康,于贵瑞,韩士杰,范春楠,刘万德. 生态学报. 2006(04)
[10]马尾松林下补植阔叶树后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的变化[J]. 林德喜,樊后保. 林业科学. 2005(06)
硕士论文
[1]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及土壤酶活性动态[D]. 张月全.福建农林大学 2016
[2]马尾松、樟树凋落物混合分解及养分释放[D]. 何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3]红松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D]. 张琴.北京林业大学 2014
[4]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D]. 王欣.河北农业大学 2012
[5]千年桐林分凋落物及其叶分解动态研究[D]. 林晗.福建农林大学 2009
[6]杉木与阔叶树凋落物分解特征的比较及其混合分解研究[D]. 章志琴.福建农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94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9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