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生物炭对■土持水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31 00:46
  通过连续6年定位试验,探究较长时间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保水作用的影响,以期为■土区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参考。田间试验于2011年开始,设4个生物炭施用梯度:对照,不施生物炭(B0);5 t·hm-2(B5);10 t·hm-2(B10);20 t·hm-2(B20)。在2017年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和水分累积蒸发量等。结果表明:生物炭能够显著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且随着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各指标变化幅度也增大,B20与B0处理相比,土壤容重减少了8.28%,毛管孔隙度增加了20.17%,饱和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了22.17%和14.86%;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B20与B0处理相比,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19.00%,团聚体破坏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分别降低了11.34%和9.61%;生物炭还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B10和B20处理的土壤累积蒸发量分别比B0处理减少了7.45%和10.18%。结合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发现,生物炭对土壤结构的改良是其促... 

【文章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3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生物炭对■土持水能力的影响


生物炭对2016—2017年麦玉两熟体系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土壤图,蒸发量,生物炭,土壤


生物炭处理下土壤累积蒸发量与时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渭北旱塬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的影响[J]. 刘杰,马艳婷,王宪玲,Sompouviset Thongsouk,李利敏,秦亚旭,赵志远,郑伟,翟丙年.  环境科学. 2019(07)
[2]不同炭基改良剂提升紫色土蓄水保墒能力[J]. 柴冠群,赵亚南,黄兴成,张跃强,石孝均.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1)
[3]生物炭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J]. 许健,牛文全,张明智,李元,吕望,李康勇,邹小阳,梁博惠.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1)
[4]秸秆生物炭对黏壤土入渗规律的影响[J]. 岑睿,屈忠义,孙贯芳,杨芳.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5]Effect of Pisha sandstone on water infiltration of different soil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J]. MA Wenmei,ZHANG Xingch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6(03)
[6]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赵建坤,李江舟,杜章留,王一丁,张庆忠.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03)
[7]Response of soil water dynamics to precipitation year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northern Loess Plateau, China[J]. LIU Bingxia,SHAO Ming’an.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6(01)
[8]生物炭对黄土区土壤水分入渗、蒸发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J]. 肖茜,张洪培,沈玉芳,李世清.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6)
[9]生物炭对塿土水热特性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尚杰,耿增超,赵军,耿荣,赵映翠.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7)
[10]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无机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研究[J]. 盖霞普,刘宏斌,翟丽梅,王洪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02)



本文编号:3467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467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a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