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中国荒漠化分区与时空演变

发布时间:2021-11-25 15:50
  荒漠化被列入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与发展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本文通过遥感手段,以中国陆域国土范围(除台湾、香港和澳门)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区域,对1975年、2000年与2017年研究区数据进行沙化、盐渍化、水蚀荒漠化专题因子时空演变的综合研究,根据地域分异、发生学及多级序列等原则将将中国划分为8个荒漠-荒漠化区,42个荒漠-荒漠化亚区和36个荒漠-荒漠化小区。以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类型图为依据,采用荒漠化面积变化量与荒漠化重心迁移轨迹指标进行荒漠化演化分析。为具体说明不同区域荒漠化程度,本研究根据一定时期内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将荒漠化演化分为7种类型,通过分析得到不同荒漠化区域的时空演化及不重心迁移,据此提出中国荒漠化的重点治理目标区及防治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荒漠、荒漠化土地种类较多,重度荒漠化面积25.18×104km2,占荒漠化总面积的19.59%;②1975-2017年,中国荒漠化发生明显逆转,与1975-2000年相比,2000-2017年全国的荒漠化强度显著下降,原因是荒漠化加重区面积减少以及荒漠化减弱区面积... 

【文章来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21(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2 数据来源
3 全国荒漠化分区与演化过程分析 (1975-2017年)
    3.1 全国荒漠化土地分布的基本特征
    3.2 1975-2000年与2000-2017年动态变化对比及发展趋势
    3.3 荒漠、荒漠化地质环境分区
    3.4 荒漠化演化的主要特征
        3.4.1 不同荒漠化区荒漠化的演化类型
        3.4.2 不同荒漠化区的重心迁移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树林遥感动态监测研究进展[J]. 周振超,李贺,黄翀,刘庆生,刘高焕,何云,于涵.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11)
[2]通榆县2000—2014年沙质及盐碱质荒漠化监测[J]. 邵婷婷,姜琦刚.  世界地质. 2018(01)
[3]甘肃河西走廊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与治理对策[J]. 李欢,武丹,姚建华.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7(11)
[4]我国新疆地区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对策的研究[J]. 白蓉.  中国林业经济. 2017(02)
[5]从基础地质角度研究洞庭湖流域水蚀荒漠化状况及成因[J]. 黄树春,赵帅军,杨玲,刘志尧.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6]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要素变化的遥感分析[J]. 谭克龙,王晓峰,高会军,程维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3(04)
[7]甘肃河西地区沙漠化遥感监测评估[J]. 韩兰英,万信,方峰,张正偲.  干旱区地理. 2013(01)
[8]干旱荒漠区植被覆盖变化的遥感监测分析[J]. 崔耀平,刘彤,赵志平,李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03)
[9]近30a来长江源区沙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及成因分析[J]. 胡光印,董治宝,逯军峰,颜长珍,魏振海.  干旱区地理. 2011(02)
[10]水蚀荒漠化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J]. 张苑平,姜端午,黄树春.  国土资源遥感. 2010(S1)



本文编号:3518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18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3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