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油茶树根际土壤解有机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能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6 03:19
  为了获得高效解有机磷细菌,从油茶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21株解有机磷细菌,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复筛,仅有4株细菌能在有机磷培养基上形成明显的透明圈。4株细菌的D/d值在1.62~2.71之间,其中菌株Y6的D/d值最大,为2.71;发酵上清液有效磷含量为8.50~14.79 mg/L,较CK增加7.88~14.17 mg/L,其中菌株Y6发酵上清液有效磷含量最多,为14.79 mg/L,较CK增加14.17 mg/L。根据菌株Y6的菌落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初步确定菌株Y6为假单胞菌属。该菌株有利于改善油茶磷素供应,促进油茶生长,在生物有机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科学. 2019,(10)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油茶树根际土壤解有机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能力分析


解有机磷细菌形成的透明圈表1透明圈法测4株细菌的解磷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有机磷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解磷特性和拮抗作用[J]. 伍善东,刘清术,付祖姣,郭照辉,孔利华,单世平,曾奥.  江苏农业学报. 2017(04)
[2]油茶籽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现状[J]. 王雁灿,杨灿,唐小武,苏文璇,阳丹,梁伟炜,宾冬梅.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7(06)
[3]油茶根际溶磷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能力研究[J]. 刘小玉,付登强,陈良秋,杨伟波,李东霞,符海泉.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7)
[4]印度洋可培养解有机磷细菌的多样性及解磷特性[J]. 王琛,张学雷,崔龙波,尚琨,曲凌云.  微生物学通报. 2015(10)
[5]1株溶磷细菌的筛选及其溶磷物质分析[J]. 张淑红.  河南农业科学. 2014(08)
[6]九龙江口解有机磷细菌的解磷特性[J]. 王琛,田欣欣,曲凌云.  海洋环境科学. 2013(05)
[7]有机磷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J]. 王继雯,甄静,谢宝恩,刘莹莹,李冠杰.  河南科学. 2011(01)
[8]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J]. 韩梅,温志丹,肖亦农,钮旭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9(05)
[9]红树林溶磷菌的初步鉴定、溶磷能力测定及其优化培养[J]. 陈俊,陆俊锟,康丽华,杨振德.  微生物学通报. 2009(08)
[10]油茶果形果色分类及经济性状[J]. 彭邵锋,陈永忠,张日清,杨小胡,王湘南,陆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05)

硕士论文
[1]油茶根际功能菌株的组合优化及菌肥研究[D]. 苟志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19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19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a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