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湖北省恩施市沐抚岩柱群地貌特点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9 09:56
  沐抚岩柱群地貌主要分布于沐抚镇西部约3公里的前山东侧面(安乐坪),即大、小龙门至小明岩一带,分布面积约6平方公里。岩柱群发育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从整体上看,岩柱群发育区位于长江与清江的分水岭地区,海拔高程在1500—1700米之间;在地貌上,位于云龙天坑的圈围处,地形起伏较大,岩柱群距离天坑陡壁非常近。岩柱群发育区出露的岩层主要为三迭系质纯、层厚、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的石灰岩。本文通过沐抚地区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地缝天坑岩柱群地貌体系的概念。这种特殊的地貌体系是在目前定义的喀斯特地貌中未曾发现的,是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唯一性的特殊貌系统,与重庆兴隆天坑以及广西的天坑有着很大的区别。兴隆地区的地缝天坑体系并没有形成地缝天坑岩柱群地貌体系,它没有岩柱群。地缝天坑岩柱群地貌体系处于长江中游与清江上游的分水岭地带,该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沉积厚度大,断裂、褶皱构造不强烈,气候炎热多雨,十分有利于岩溶地貌的发育。而在这个特殊的地貌体系中,我们重点研究岩柱群地貌。岩柱群地貌中发育的岩柱体高度大,但是直径小,如“一炷香”岩柱直径6米,高达150米,“东方笔”岩柱直径...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湖北省恩施市沐抚岩柱群地貌特点及成因分析


交通位置图

剖面图,天坑,小寨,剖面图


重庆兴隆地缝天坑地貌体系中发育的小寨天坑位于官渡向斜的南东翼,地层产状平缓。以中部平台为界,上部为嘉陵江组中厚层灰岩;下部为大冶泥质灰岩。天坑四周均为高峻的几近直立的陡壁所圈闭(图4-2),口部最高和最低点标高分别是1331米和1180米,坑底标高为669米,可见,它的最大和最小深度为662米和511米。小寨天坑在垂向上为双层嵌套结构,上部坑口呈椭圆形,直径537~626 米,面积274×103平方米,深320 米;中部为一个平台(坎);下部坑口略呈矩形,长宽分别为357米和268 米

平面图,天坑,小寨,天井


22地缝式峡谷位于小寨天坑之南约3公里,通过地下暗河与小寨天坑相连(见图4-3)位于小寨天坑上游。峡谷近南北走向,全长6162米。谷底高程从1172 m 降至854m。谷底宽1~15米,垂直深80~229 米。狭窄处峡谷宽仅1~2m,地缝末端是整个峡谷中最深的地段,达229米。从峡谷底部仰视,可见两壁岩石耸立,若即若离,阳光犹如一丝丝光柱直射而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岩溶学在中国的发展[J]. 袁道先.  地质论评. 2006(06)
[2]深入龙桥地下暗河[J]. 万新南.  大自然探索. 2005(05)
[3]岩溶泉水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雒征,胡彩虹,郝永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5(01)
[4]西南岩溶地区植被喀斯特效应[J]. 姚长宏,蒋忠诚,袁道先.  地球学报. 2001(02)
[5]喀斯特地貌研究进展与趋势[J]. 宋林华.  地理科学进展. 2000(03)
[6]滇中路南石林的发育年代[J]. 李玉辉,梁永宁,耿弘.  中国区域地质. 1998(01)
[7]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英文)[J]. 朱学稳,张元海,张任,韩道山.  中国岩溶. 1996(Z1)
[8]锥状喀斯特发育的水文结构与水动力过程──以贵州安顺地区为例[J]. 熊康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2)
[9]峰林喀斯特的性质及其发育和演化的新思考(3)[J]. 朱学稳.  中国岩溶. 1991(03)
[10]峰林喀斯特的性质及其发育和演化的新思考(2)[J]. 朱学稳.  中国岩溶. 1991(02)



本文编号:3526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26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d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