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土壤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12-02 04:55
草地分布十分广泛,且大多位于生态脆弱带,对全球变化响应十分敏感。本文综述了草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功能基因丰度对氮沉降响应的研究进展。在低氮条件下,氮沉降有利于土壤无机氮库、有效磷和有机碳库的储存,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的增加。随着氮沉降量持续增加,将加剧土壤酸化,硝态氮的淋失,降低有机碳库和磷库储量、降低微生物量和多样性等负面效应,引起草地生态功能退化。因此,为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维持其生态功能,未来应加强对我国不同草地生态系统氮饱和阈值的研究。
【文章来源】: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20,42(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草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对氮沉降的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J]. 李春越,郝亚辉,薛英龙,王益,党廷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8)
[2]纳米富勒烯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付宇童,高珊,王伟全,徐应明,孙约兵.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1)
[3]氮添加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土壤的酸化效应及水分的影响[J]. 郭群.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4]氮沉降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J]. 曾昭阳,范跃新,林慰敏,黄鑫毅.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03)
[5]大气氮沉降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 吴玉凤,高霄鹏,桂东伟,刘学军.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6]模拟氮沉降对长白山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库的短期影响[J]. 张扬,裴亚蒙,任昊晔,张亚亚,薛佳梦. 林业科技. 2019(03)
[7]不同形态氮输入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刘晨阳,陶宝先,董杰,张保华. 滨州学院学报. 2019(02)
[8]模拟氮沉降下施石灰对休耕红壤优势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邓玉峰,田善义,成艳红,胡正锟,刘满强,胡锋,陈小云. 土壤学报. 2019(06)
[9]模拟氮沉降对干旱半干旱温带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李宗明,沈菊培,张丽梅,刘国平,白文明,贺纪正. 环境科学. 2018(12)
[10]氮沉降对西藏高山灌丛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J]. 叶彦辉,刘云龙,韩艳英,邵小明,唐铎滕,杨开军. 草地学报. 2017(05)
硕士论文
[1]哈尔滨林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D]. 李祎宸.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
[2]改变碳输入对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区三种林型土壤碳组分的影响[D]. 邱雪丽.河南大学 2019
[3]松嫩草地土壤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组分变化的响应[D]. 张俊梅.东北师范大学 2017
[4]氮沉降对内蒙古温带草原土壤酶活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 施瑶.东北师范大学 2014
[5]松嫩草地在模拟增温和氮沉降前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比研究[D]. 梁百艳.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27770
【文章来源】: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20,42(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草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对氮沉降的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J]. 李春越,郝亚辉,薛英龙,王益,党廷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8)
[2]纳米富勒烯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付宇童,高珊,王伟全,徐应明,孙约兵.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1)
[3]氮添加对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土壤的酸化效应及水分的影响[J]. 郭群.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4]氮沉降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J]. 曾昭阳,范跃新,林慰敏,黄鑫毅.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03)
[5]大气氮沉降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 吴玉凤,高霄鹏,桂东伟,刘学军.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6]模拟氮沉降对长白山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库的短期影响[J]. 张扬,裴亚蒙,任昊晔,张亚亚,薛佳梦. 林业科技. 2019(03)
[7]不同形态氮输入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刘晨阳,陶宝先,董杰,张保华. 滨州学院学报. 2019(02)
[8]模拟氮沉降下施石灰对休耕红壤优势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邓玉峰,田善义,成艳红,胡正锟,刘满强,胡锋,陈小云. 土壤学报. 2019(06)
[9]模拟氮沉降对干旱半干旱温带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李宗明,沈菊培,张丽梅,刘国平,白文明,贺纪正. 环境科学. 2018(12)
[10]氮沉降对西藏高山灌丛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J]. 叶彦辉,刘云龙,韩艳英,邵小明,唐铎滕,杨开军. 草地学报. 2017(05)
硕士论文
[1]哈尔滨林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D]. 李祎宸.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
[2]改变碳输入对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区三种林型土壤碳组分的影响[D]. 邱雪丽.河南大学 2019
[3]松嫩草地土壤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组分变化的响应[D]. 张俊梅.东北师范大学 2017
[4]氮沉降对内蒙古温带草原土壤酶活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 施瑶.东北师范大学 2014
[5]松嫩草地在模拟增温和氮沉降前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比研究[D]. 梁百艳.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27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27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