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刺槐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发布时间:2021-12-11 16:32
为了解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刺槐林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采集了黄土高原南北样带上12个典型样点的刺槐林土壤,测定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并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刺槐林土壤SOC、TN、TP含量均随降水量降低而降低,且土壤SOC与TN的空间变化具有一致性;土壤SOC、TN、T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TN、C∶P、N∶P与土壤含水量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19,39(2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降雨量下刺槐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图1 不同降雨量下刺槐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土壤SOC、TN、TP、C∶P、C∶P、C∶N、土壤含水量与第一序轴呈正相关,pH与第一序轴呈负相关。从箭头连线夹角所示,土壤SOC、TP、C∶N、C∶P相关性较强,其中SOC与C∶P相关性强于C∶N,TN与C∶P、土壤含水量相关性较大。
本研究中,土壤均呈弱碱性,土壤pH与降雨量显著呈负相关,土壤SOC和TN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图3)。土壤碳氮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呈现从南向北逐渐降低,这与曾全超、张向茹、涂明夏等对黄土高原刺槐林土壤的碳氮研究相似[17,25-26]。这主要是因为土壤全氮来源于土壤植物残体分解与合成的有机质,土壤氮素水平在一定程度决定有机碳含量[27],研究区向北推进降水量降低,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繁茂程度降低,生物量和地表植被枯落物逐渐降低。相关研究表明植被生长有利土壤养分积累[28]。王宝荣等研究结果也表明,植物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很重要[29],另外,张晗等认为较高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嫌气性微生物的固氮能力强,有助于土壤C、N矿化积累[30],向北推进,气候干旱,土壤含水量降低,嫌弃性微生物固氮能力降低,同时土壤砂粒也会降低对有机质的吸附能力[26]等。土壤SOC变异系数高达94.18%,强于全氮和全磷,这与张向茹研究结果相同[25],土壤全磷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为23.40%。土壤磷主要受气候、土壤母质[31]影响。气候通过淋溶和降雨作用影响土壤磷含量,磷含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研究区域从南向北,降雨量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质地粘性减弱砂性增强,养分含量逐渐减少,随着海拔升高,表土冲刷在低海拔沉积,土壤C、N、P表现从南向北逐渐降低[32]。3.2 南北样带刺槐林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利用方式对江西省农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张晗,欧阳真程,赵小敏. 环境科学学报. 2019(03)
[2]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刺槐树干液流对人工截留降雨输入及环境因子的响应[J]. 何秋月,闫美杰,张建国,杜盛. 植物生态学报. 2018(04)
[3]控雨对荒漠草原植物、微生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黄菊莹,余海龙,刘吉利,马飞,韩磊. 生态学报. 2018(15)
[4]黄土丘陵区植被与地形特征对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王宝荣,杨佳佳,安韶山,张海鑫,白雪娟.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1)
[5]中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 林永静,武梦娟,卢同平,张文翔,牛洁. 生物学杂志. 2018(02)
[6]典型自然带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卢同平,张文翔,牛洁,林永静,武梦娟. 土壤学报. 2017(03)
[7]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 曾全超,李鑫,董扬红,安韶山. 自然资源学报. 2016(11)
[8]中国毛竹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杜满义,范少辉,刘广路,封焕英,郭宝华,唐晓鹿.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8)
[9]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张含玉,方怒放,史志华. 生态学报. 2016(13)
[10]陕北黄土高原土壤性质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纬度变化特征[J]. 曾全超,李鑫,董扬红,李娅芸,程曼,安韶山.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5)
本文编号:3535007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19,39(2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降雨量下刺槐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图1 不同降雨量下刺槐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土壤SOC、TN、TP、C∶P、C∶P、C∶N、土壤含水量与第一序轴呈正相关,pH与第一序轴呈负相关。从箭头连线夹角所示,土壤SOC、TP、C∶N、C∶P相关性较强,其中SOC与C∶P相关性强于C∶N,TN与C∶P、土壤含水量相关性较大。
本研究中,土壤均呈弱碱性,土壤pH与降雨量显著呈负相关,土壤SOC和TN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图3)。土壤碳氮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呈现从南向北逐渐降低,这与曾全超、张向茹、涂明夏等对黄土高原刺槐林土壤的碳氮研究相似[17,25-26]。这主要是因为土壤全氮来源于土壤植物残体分解与合成的有机质,土壤氮素水平在一定程度决定有机碳含量[27],研究区向北推进降水量降低,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繁茂程度降低,生物量和地表植被枯落物逐渐降低。相关研究表明植被生长有利土壤养分积累[28]。王宝荣等研究结果也表明,植物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很重要[29],另外,张晗等认为较高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嫌气性微生物的固氮能力强,有助于土壤C、N矿化积累[30],向北推进,气候干旱,土壤含水量降低,嫌弃性微生物固氮能力降低,同时土壤砂粒也会降低对有机质的吸附能力[26]等。土壤SOC变异系数高达94.18%,强于全氮和全磷,这与张向茹研究结果相同[25],土壤全磷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为23.40%。土壤磷主要受气候、土壤母质[31]影响。气候通过淋溶和降雨作用影响土壤磷含量,磷含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研究区域从南向北,降雨量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质地粘性减弱砂性增强,养分含量逐渐减少,随着海拔升高,表土冲刷在低海拔沉积,土壤C、N、P表现从南向北逐渐降低[32]。3.2 南北样带刺槐林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利用方式对江西省农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张晗,欧阳真程,赵小敏. 环境科学学报. 2019(03)
[2]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刺槐树干液流对人工截留降雨输入及环境因子的响应[J]. 何秋月,闫美杰,张建国,杜盛. 植物生态学报. 2018(04)
[3]控雨对荒漠草原植物、微生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黄菊莹,余海龙,刘吉利,马飞,韩磊. 生态学报. 2018(15)
[4]黄土丘陵区植被与地形特征对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王宝荣,杨佳佳,安韶山,张海鑫,白雪娟.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1)
[5]中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 林永静,武梦娟,卢同平,张文翔,牛洁. 生物学杂志. 2018(02)
[6]典型自然带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卢同平,张文翔,牛洁,林永静,武梦娟. 土壤学报. 2017(03)
[7]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 曾全超,李鑫,董扬红,安韶山. 自然资源学报. 2016(11)
[8]中国毛竹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杜满义,范少辉,刘广路,封焕英,郭宝华,唐晓鹿.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8)
[9]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张含玉,方怒放,史志华. 生态学报. 2016(13)
[10]陕北黄土高原土壤性质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纬度变化特征[J]. 曾全超,李鑫,董扬红,李娅芸,程曼,安韶山.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5)
本文编号:3535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3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