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生态功能
发布时间:2022-01-18 22:46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和养分归还量等,从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两方面阐述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方法]基于等距离网格布点法,在4块1 hm2样地上采集凋落高峰期前(8月下旬)半分解层的凋落物样品400个,并对其生态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4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值为19.50 t·hm-2;持水量均值为5.56 t·hm-2,持水率均值为64.08%;全碳(C)、全氮(N)和全磷(P)的养分浓度均值分别为421.68、18.86和1.26 g·kg-1,养分归还量均值依次为8.16、0.36和0.02 t·hm-2,养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P>N>C。[结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各样地间虽存在差异,但其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等生态功能均较好,林下凋落物分解速度较快,持水性能较好,养分归还量较多。
【文章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2019,32(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
2.2 凋落物测定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
3.2 半分解层凋落物水源涵养功能
3.3 半分解层凋落物养分归还功能
3.3.1 养分浓度
3.3.2 养分归还量
3.3.3 养分利用效率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采伐对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含水率及林分郁闭度空间异质性的影响[J]. 李翔,王海燕,秦倩倩,解雅麟,王福增,郑永林,杨丹丹. 林业科学研究. 2018(06)
[2]辽宁省森林枯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性能[J]. 刘艳,孙向阳,范俊岗,张乐,闻志刚,张骏达.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7(04)
[3]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凋落物量养分归还及分解特征[J]. 崔鸿侠,潘磊,黄志霖,曾立雄,王晓荣,庞宏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4]中国南方灌丛凋落物现存量[J]. 葛结林,熊高明,李家湘,徐文婷,赵常明,卢志军,李跃林,谢宗强.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1)
[5]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研究[J]. 施妍,陈芳清. 林业科学研究. 2016(03)
[6]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含水率的季节动态与预测[J]. 张恒,金森,邸雪颖. 林业科学研究. 2014(05)
[7]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地表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特征[J]. 马文济,赵延涛,张晴晴,Ali ARSHAD,史青茹,阎恩荣. 植物生态学报. 2014(08)
[8]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产量、养分含量及养分归还量特性[J]. 葛晓改,周本智,肖文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07)
[9]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中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库特征演化[J]. 黄宗胜,符裕红,喻理飞. 林业科学研究. 2013(01)
[10]我国森林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养分特征[J]. 郑路,卢立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1)
本文编号:3595734
【文章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2019,32(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
2.2 凋落物测定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
3.2 半分解层凋落物水源涵养功能
3.3 半分解层凋落物养分归还功能
3.3.1 养分浓度
3.3.2 养分归还量
3.3.3 养分利用效率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采伐对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含水率及林分郁闭度空间异质性的影响[J]. 李翔,王海燕,秦倩倩,解雅麟,王福增,郑永林,杨丹丹. 林业科学研究. 2018(06)
[2]辽宁省森林枯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性能[J]. 刘艳,孙向阳,范俊岗,张乐,闻志刚,张骏达.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7(04)
[3]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凋落物量养分归还及分解特征[J]. 崔鸿侠,潘磊,黄志霖,曾立雄,王晓荣,庞宏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4]中国南方灌丛凋落物现存量[J]. 葛结林,熊高明,李家湘,徐文婷,赵常明,卢志军,李跃林,谢宗强.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1)
[5]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研究[J]. 施妍,陈芳清. 林业科学研究. 2016(03)
[6]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含水率的季节动态与预测[J]. 张恒,金森,邸雪颖. 林业科学研究. 2014(05)
[7]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地表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特征[J]. 马文济,赵延涛,张晴晴,Ali ARSHAD,史青茹,阎恩荣. 植物生态学报. 2014(08)
[8]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产量、养分含量及养分归还量特性[J]. 葛晓改,周本智,肖文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07)
[9]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中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库特征演化[J]. 黄宗胜,符裕红,喻理飞. 林业科学研究. 2013(01)
[10]我国森林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养分特征[J]. 郑路,卢立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1)
本文编号:3595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9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