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四川不同地貌区土地整治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06:27
  土地整治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保住耕地红线的重要手段,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对原有土地利用方式进行调整,对整治区域景观格局重新组合配置,在短时间内人为对农田系统进行干扰。为了研究土地整治前后,论文根据“斑块-基质-廊道”特征的变化,首先对四川盆地典型地貌样点区景观进行分类,选取适宜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分维度、聚集度CONT、 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变化。重点分析廊道景观中的沟渠和道路景观,研究整治前后廊道特征变化。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对土地整治区整治前后景观综合效应进行分析。本研究以成都平原区、川中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典型土地整治项目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研究整治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指数变化,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内景观环境产生的效应。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三大典型地貌区的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后,工程通过降低田坎系数和开发荒草地,新增耕地数量均有提高,从土地整治耕地潜力上看,川中丘陵区(11.8%)>成都平原区(10.04%)>盆周山地区(5.4%)。由此可知,川中丘陵区和成都...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土地整治总体研究进展
        1.2.2 土地整治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进展
        1.2.3 小结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四川成都平原土地整治样点区
        2.1.2 四川川中丘陵土地整治样点区
        2.1.3 四川盆周山地土地整治样点区
        2.1.4 样点区土地整治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数据来源及处理
        2.4.1 数据来源
        2.4.2 数据处理
    2.5 研究方法
        2.5.1 景观指数模型
        2.5.2 廊道特征分析模型
        2.5.3 土地利用景观分类
    2.6 技术路线
3 土地整治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
    3.1 成都平原样点区土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3.2 川中丘陵样点区土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3.3 盆周山地样点区土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3.4 不同地貌区土地整治对土地利用影响差异对比
        3.4.1 土地整治对不同地貌区耕地构成的影响
        3.4.2 土地整治对不同地貌区土地利用程度的影响
4 土地整治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4.1 土地整治对成都平原样点区景观格局影响
        4.1.1 土地整治对旌阳区黄许镇斑块格局影响
        4.1.2 土地整治对旌阳区黄许镇廊道景观影响
        4.1.3 土地整治对旌阳区黄许镇整体景观水平影响
    4.2 土地整治对川中丘陵样点区景观格局影响
        4.2.1 土地整治对射洪县涪西镇斑块格局影响
        4.2.2 土地整治对射洪县涪西镇廊道景观影响
        4.2.3 土地整治对射洪县涪西镇整体景观水平影响
    4.3 土地整治对四川盆周山地样点区景观格局影响
        4.3.1 土地整治对苍溪县东青镇斑块格局影响
        4.3.2 土地整治对苍溪县东青镇廊道景观影响
        4.3.3 土地整治对苍溪县东青镇整体景观水平影响
    4.4 不同地貌样点区景观格局差异分析
5 土地整治前后景观效应综合评价与景观优化设计建议
    5.1 景观效应评价指标的选取
    5.2 景观效应评价指标权重确立与综合评价结果
    5.3 土地整治景观优化设计建议
        5.3.1 斑块-基质整治与设计
        5.3.2 廊道整治与设计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乡村“精明增长”对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启示[J]. 杨红,张正峰,华逸龙.  江西农业学报. 2013(12)
[2]佛冈县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区位选择[J]. 朱雪欣,王红梅,丁一.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1)
[3]土地整理前后人为干扰的生态环境评价——以湖北省荆门市五三农场(屈家岭管理区)为例[J]. 邓婉君,张雪松,李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4]山东低山丘陵土地整治区耕地生态价值评价[J]. 王瑷玲,刘文鹏,纪广韦,李英.  农业工程学报. 2013(S1)
[5]东明县涝洼地整治项目资源环境效应预警[J]. 张正峰,刘静,周小平.  中国土地科学. 2013(04)
[6]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 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J]. 贾文涛.  中国土地. 2013(02)
[7]利用网格法确定县域农田整治优先度[J]. 沈立宏,张超,桑玲玲,陈亚婷,张晓东,杨建宇,朱德海,郧文聚.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8)
[8]土地整治模式创新及其权益分配优化研究[J]. 叶剑平,宋家宁,毕宇珠.  中国土地科学. 2012(09)
[9]三维模型与空间分析在丘陵山区土地整理工程布局中的应用[J]. 杨俊,王占岐,金贵,徐彭,李俊良.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3)
[10]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J]. 严金明,夏方舟,李强.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4)

博士论文
[1]重庆丘陵山区土地整理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廖兴勇.西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通山县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生态评价[D]. 季晶.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粒度效应与景观格局分析[D]. 朱开群.南京大学 2011
[3]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 安晨.山东农业大学 2010
[4]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和景观格局研究[D]. 王智勇.河南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96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96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4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