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形地貌差异的三峡库区山区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研究——以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23 22:29
【目的】基于地形地貌差异研究三峡库区典型平行岭谷区土地利用的功能演变。【方法】以重庆市开州区岳溪镇为研究区,构建了三生功能体系并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2008—2018年研究区岭、谷土地利用功能结构和动态转移的差异。【结果】2008—2018年,槽谷区土地利用的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与岭区相比占有优势,且发展势头良好;陡坡型山岭土地利用以生态功能为主导,土地利用功能格局稳定;缓坡型山岭的生产功能用地较多,但生产功能强度快速下降,正向陡坡型山岭的土地利用功能格局发展。2008—2014年,岭、谷区域土地利用转移皆以农产品生产功能向人工/自然生态功能的转移为主导,2014—2018年,槽谷区的居住功能的提升较明显;陡坡型山岭土地功能转移格局变化甚微;缓坡型山岭土地复垦现象较明显,以人工/自然生态功能向农产品生产功能转移为主导。根据区域不同地形地貌下土地利用功能的演变特征可总结出生产稳定型、生产衰退型、生活发展型、生态稳定型和生态发展型共5种类型。【结论】在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研究区岭、谷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存在耦合变化,呈现出"槽谷趋向性"特征,具有一定的转型趋势,整个区域趋于生态...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7(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
2.2.2 土地利用功能转移指标
2.2.3 研究区域划分
3 结果
3.1 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功能情况
3.2 岭、谷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对比
3.3 岭、谷区土地利用功能转移差异
4 讨论
4.1 山区岭谷人地耦合系统土地利用功能差异演变模式
4.2 研究区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分析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化研究的初步探讨[J]. 赵宇鸾,魏小芳,李秀彬. 中国岩溶. 2020(01)
[2]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区域乡村转型发展的启示[J]. 姜凯斯,刘正佳,李裕瑞,王永生,王昱.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9)
[3]基于地形梯度的岩溶槽谷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J]. 王权,李阳兵,刘亚香,胡先培. 生态学报. 2019(21)
[4]山区县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以井冈山市为例[J]. 臧玉珠,刘彦随,杨园园.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7)
[5]区域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理论解释与实证[J]. 宋小青,李心怡. 地理学报. 2019(05)
[6]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对乡村人地系统的影响[J]. 李裕瑞,李怡,范朋灿,刘彦随.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5)
[7]三峡库区规模农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 梁鑫源,李阳兵. 地理学报. 2018(09)
[8]山地平原过渡带地形起伏特征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太行山淇河流域为例[J]. 张静静,朱文博,赵芳,朱连奇,李茂娟,朱明,张晓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4)
[9]中国山区耕地利用边际化表现及其机理[J]. 李升发,李秀彬. 地理学报. 2018(05)
[10]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解析[J]. 张佰林,高江波,高阳,蔡为民,张凤荣. 地理学报. 2018(03)
本文编号:3641427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7(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
2.2.2 土地利用功能转移指标
2.2.3 研究区域划分
3 结果
3.1 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功能情况
3.2 岭、谷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对比
3.3 岭、谷区土地利用功能转移差异
4 讨论
4.1 山区岭谷人地耦合系统土地利用功能差异演变模式
4.2 研究区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分析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化研究的初步探讨[J]. 赵宇鸾,魏小芳,李秀彬. 中国岩溶. 2020(01)
[2]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区域乡村转型发展的启示[J]. 姜凯斯,刘正佳,李裕瑞,王永生,王昱.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9)
[3]基于地形梯度的岩溶槽谷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J]. 王权,李阳兵,刘亚香,胡先培. 生态学报. 2019(21)
[4]山区县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以井冈山市为例[J]. 臧玉珠,刘彦随,杨园园.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7)
[5]区域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理论解释与实证[J]. 宋小青,李心怡. 地理学报. 2019(05)
[6]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对乡村人地系统的影响[J]. 李裕瑞,李怡,范朋灿,刘彦随.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5)
[7]三峡库区规模农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 梁鑫源,李阳兵. 地理学报. 2018(09)
[8]山地平原过渡带地形起伏特征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太行山淇河流域为例[J]. 张静静,朱文博,赵芳,朱连奇,李茂娟,朱明,张晓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4)
[9]中国山区耕地利用边际化表现及其机理[J]. 李升发,李秀彬. 地理学报. 2018(05)
[10]中国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解析[J]. 张佰林,高江波,高阳,蔡为民,张凤荣. 地理学报. 2018(03)
本文编号:3641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64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