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草甸土结构变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27 09:47
为促进土壤结构改良,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研究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典型旱地草甸土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容重的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与培肥方式下,土壤容重均在20~30cm土层较高,平均1.51g·cm-3;不同耕作方式,0~40cm土层拔节期前NT<DT<ST;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NT容重增加;成熟期0~30cm土层,深翻(1.45g·cm-3)与浅翻(1.44g·cm-3)无差异,30~50cm土层,深翻容重(1.48g·cm-3)略有增加;免耕秸秆覆盖,0~50cm土层平均容重(1.42g·cm-3),比DT-S和ST-S减少0.03~0.05g·cm-3;0~30cm土层,ST-S比>DT-S增加0.05g·cm-3,30~50cm土层,趋势相反。浅翻会造成犁底层上移,0~30cm容重增加,而深翻增加了40~50cm土层容重。10~20cm质地为粉砂质粘土,40~50cm为粘土,其...
【文章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7)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容重变化的影响
2.2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变化的影响
3 讨论
3.1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容重变化的影响
3.2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变化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与团聚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赵金花,张丛志,张佳宝.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5)
[2]深松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张丽,张中东,郭正宇,宫帅,王若男,陶洪斌,王璞.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1)
[3]轮耕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耕层构造及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聂良鹏,郭利伟,牛海燕,魏杰,李增嘉,宁堂原. 作物学报. 2015(03)
[4]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孔凡磊,陈阜,张海林,黄光辉.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8)
[5]连续不同施肥对土壤团聚性影响的研究[J]. 刘京,常庆瑞,李岗,魏永胜. 水土保持通报. 2000(04)
博士论文
[1]耕作方式对黑土理化性状季节变化的影响[D]. 陈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6
本文编号:3645231
【文章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7)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容重变化的影响
2.2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变化的影响
3 讨论
3.1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容重变化的影响
3.2 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变化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与团聚体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赵金花,张丛志,张佳宝.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5)
[2]深松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张丽,张中东,郭正宇,宫帅,王若男,陶洪斌,王璞.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1)
[3]轮耕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耕层构造及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聂良鹏,郭利伟,牛海燕,魏杰,李增嘉,宁堂原. 作物学报. 2015(03)
[4]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孔凡磊,陈阜,张海林,黄光辉.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8)
[5]连续不同施肥对土壤团聚性影响的研究[J]. 刘京,常庆瑞,李岗,魏永胜. 水土保持通报. 2000(04)
博士论文
[1]耕作方式对黑土理化性状季节变化的影响[D]. 陈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6
本文编号:3645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64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