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盐胁迫下海水稻抗逆生理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9 19:46
  以海水稻品种‘FL478’‘JX99’‘Pokkali’和盐敏感品种‘IR29’为材料,设置6个土壤含盐量(0g·kg-1、1 g·kg-1、2 g·kg-1、3 g·kg-1、4 g·kg-1、5 g·kg-1),在防雨大棚下进行盆栽试验,孕穗期测定水稻叶片的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鸟氨酸-δ-氨基转移酶(δ-O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旨在探讨盐胁迫下海水稻渗透调节物质、抗逆酶与海水稻耐盐性的关系,为海水稻耐盐基因的发掘和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盐胁迫抑制了海水稻叶绿素的合成与积累,表现为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盐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盐敏感水稻品种。2)海水稻和盐敏感水稻的可溶性糖对盐胁迫的响应差异显著,其中土壤含盐量0~3 g·kg-1胁迫下,盐敏感水稻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显著高于海水稻,但是在土壤含盐...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水稻幼苗的培养
    1.3 盐胁迫处理
    1.4 材料处理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胁迫对海水稻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2 盐胁迫对海水稻脯氨酸含量、脯氨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2.3 盐胁迫对海水稻丙二醛含量、膜透性的影响
    2.4 盐胁迫对海水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5 盐胁迫下海水稻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盐胁迫下海水稻的叶绿素合成与降解效应
    3.2 盐胁迫下海水稻的渗透调节物质合成与积累效应
    3.3 盐胁迫下海水稻的氧化作用产物MDA积累与质膜透性效应
    3.4 耐盐海水稻的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盐胁迫对5个海水稻种质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王旭明,赵夏夏,陈景阳,李震,陈佳媚,许江环,周鸿凯.  热带农业科学. 2018(08)
[2]盐胁迫下4个不同耐盐基因型水稻Na+、K+积累效应[J]. 王旭明,赵夏夏,黄露莎,陈景阳,莫俊杰,叶昌辉,周鸿凯,谢平.  热带作物学报. 2018(11)
[3]‘海稻86’耐盐碱胁迫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J]. 祝一文,赵方贵,成云峰,雷传松,刘新.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4]肠杆菌FYP1101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促生效应[J]. 许芳芳,袁立敏,邵玉芳,范国花,周心爱,郑文玲,李冬梅,冯福应.  微生物学通报. 2018(01)
[5]我国海水稻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 陈雨生,王平,王克响,陈宁,赵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6]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遗传特征及其在植物抗逆性中的研究进展[J]. 冯坤,郑青松,俞佳虹,程远,叶青静,阮美颖,王荣青,李志邈,姚祝平,杨悦俭,魏家香,周国治,万红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17(11)
[7]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在盐胁迫下响应的研究进展[J]. 徐宇,肖化云,郑能建,张忠义,瞿玲露.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07)
[8]乙矮合剂对不同密度夏玉米花粒期不同部位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J]. 卢霖,董志强,董学瑞,李光彦.  作物学报. 2016(04)
[9]盐胁迫对不同品种油橄榄抗盐性生理指标的影响[J]. 赵曼利,杜启兰,焦健,李朝周,金庆轩,刘文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10]通径分析在SPSS逐步线性回归中的实现[J]. 宋小园,朱仲元,刘艳伟,赵宏瑾.  干旱区研究. 2016(01)

博士论文
[1]水稻耐盐数量性状基因SKC1的作用机理及OsHKT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D]. 高继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7
[2]小冠花抗L-羟基脯氨酸(Hyp)变异系离体筛选及其耐盐性研究[D]. 韩晓玲.西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盐胁迫和铝胁迫对水稻膜脂组分和含量的影响[D]. 王鑫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2]转多基因水稻耐盐株系鉴定与评价[D]. 靳继凯.宁夏大学 2014
[3]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与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D]. 王瑞君.南京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98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698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