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坛岛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6 14:17
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基于2003年、2011年Landsat-7卫星影像数据,运用Fragstats3.3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方法,通过对比2003、2011年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研究了福建省平潭县海坛岛的景观空间格局时空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建立转移矩阵,分析景观净变化和景观面积交换情况;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取耕地与社会经济指标,对海坛岛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研究区景观各要素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城镇居民点景观的斑块面积由2003年的2464.08公顷增加为2011年的4550.83公顷;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邻近景观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景观类型之间距离更远,变得更离散;景观异质性指数中的廊道斑块密度明显增大,增加量为21.96个/公顷;(2)景观间面积相互转化比较明显,其中耕地变化较大,有1340.57公顷转换为农村、城镇居民点景观,有林地的增加来源有1876.48公顷来自耕地;(3)驱动力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调整对耕地影响最大。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景观格局概念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 景观格局概念
2.1.2 国内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2.1.3 国外研究进展
2.2 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2.2.1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2.2.2 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1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1.1 区位条件
1.2 气候和水文
1.3 地质地貌特征
1.4 土壤和植被条件
1.5 社会经济背景
第二章 研究区景观分类和基础数据采集
1 资料来源
2 数据处理
2.1 影像处理
2.2. 影像解译
3 海坛岛景观生态分类与景观类型图的绘制
3.1 海坛岛景观生态分类
3.2 海坛岛景观类型图的绘制
附图
第三章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1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
1.1 景观要素特征指数
1.1.1 面积指数
1.1.2 形状指数
1.1.3 邻近距离指标
1.1.4 景观异质性指数
2 研究步骤及技术路线
3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3.1 水平方向上景观结构特征
3.1.1 景观总体水平结构特征
3.1.2 数量结构及其变化
3.1.3 形状结构及变化
3.1.4 邻近结构及其变化
3.1.5 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3.2 垂直方向上景观结构特征
3.2.1 资料分级依据和划分
第四章 景观类型转化分析
1 景观类型转移矩阵
2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驱动力分析
1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1.1 自然驱动因子
1.2 人文驱动因子
1.2.1 人口压力
1.2.2 社会经济因素
2 灰色关联度理论
2.1 灰色关联度理论模型
2.2 计算步骤
2.2.1 确定分析系列
2.2.2 对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
2.2.3 求差序列、最大差和最小差
2.2.4 计算关联系数
2.2.5 计算关联度
2.2.6 依据关联排序
3 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综合分析
3.1 因子的选择
3.2 关联度的计算
3.2.1 确定分析系列
3.2.2 对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
3.2.3 求差序列、最大差、最小差,对关联系数和关联度进行计算
4 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的关联分析
4.1 耕地的驱动关联分析
4.1.1 产业结构调整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联分析
4.1.2 城市化与耕地的关联分析
4.1.3 经济增长与耕地之间的关联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911500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景观格局概念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 景观格局概念
2.1.2 国内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2.1.3 国外研究进展
2.2 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2.2.1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2.2.2 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1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1.1 区位条件
1.2 气候和水文
1.3 地质地貌特征
1.4 土壤和植被条件
1.5 社会经济背景
第二章 研究区景观分类和基础数据采集
1 资料来源
2 数据处理
2.1 影像处理
2.2. 影像解译
3 海坛岛景观生态分类与景观类型图的绘制
3.1 海坛岛景观生态分类
3.2 海坛岛景观类型图的绘制
附图
第三章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1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
1.1 景观要素特征指数
1.1.1 面积指数
1.1.2 形状指数
1.1.3 邻近距离指标
1.1.4 景观异质性指数
2 研究步骤及技术路线
3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3.1 水平方向上景观结构特征
3.1.1 景观总体水平结构特征
3.1.2 数量结构及其变化
3.1.3 形状结构及变化
3.1.4 邻近结构及其变化
3.1.5 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3.2 垂直方向上景观结构特征
3.2.1 资料分级依据和划分
第四章 景观类型转化分析
1 景观类型转移矩阵
2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驱动力分析
1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1.1 自然驱动因子
1.2 人文驱动因子
1.2.1 人口压力
1.2.2 社会经济因素
2 灰色关联度理论
2.1 灰色关联度理论模型
2.2 计算步骤
2.2.1 确定分析系列
2.2.2 对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
2.2.3 求差序列、最大差和最小差
2.2.4 计算关联系数
2.2.5 计算关联度
2.2.6 依据关联排序
3 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综合分析
3.1 因子的选择
3.2 关联度的计算
3.2.1 确定分析系列
3.2.2 对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
3.2.3 求差序列、最大差、最小差,对关联系数和关联度进行计算
4 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的关联分析
4.1 耕地的驱动关联分析
4.1.1 产业结构调整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联分析
4.1.2 城市化与耕地的关联分析
4.1.3 经济增长与耕地之间的关联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911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91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