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四川盆地北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10-05 03:01
  本文以四川盆地北部地震灾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慈竹林、茶树林、喜树林、柳杉林和农耕地)为对象,研究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各土壤肥力指标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植被恢复后总体上使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变得紧实;土壤干筛和湿筛条件下>0.25mm的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降低,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肥力调控能力的提高。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干筛和湿筛条件下>0.25mm团聚体含量、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土壤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均为慈竹林>茶树林>喜树林>柳杉林,而土壤容重和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为慈竹林<茶树林<喜树林<柳杉林。 (2)植被恢复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农耕地。土壤硝态氮、总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农耕地,这与农耕地施用化学肥料有关。各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总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出慈竹林>茶树林>喜树林>柳杉林的变化规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铵态氮与总...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1.2 土壤肥力研究概况
    1.3 植被恢复对土壤肥力影响研究
        1.3.1 土壤物理性质
        1.3.2 土壤化学性质
        1.3.3 土壤生物指标
            1.3.3.1 土壤微生物
            1.3.3.2 土壤酶活性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主要研究内容
    2.2 研究区自然概况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持水性的影响
        3.1.1 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3.1.2 土壤持水性能
    3.2 不同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3.3 不同模式对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3.4 不同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4.1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
        3.4.2 土壤碱解氮和无机氮
        3.4.3 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
        3.4.4 土壤养分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
    3.5 不同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3.5.1 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
        3.5.2 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组成
        3.5.3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3.5.4 不同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5.5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07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4007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5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