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技术的那曲典型草地光谱分析及类型识别
发布时间:2024-12-01 07:10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国家的宏观决策、资源调查、环境及灾害监测等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急需数据支持,并且要求数据具有空间上的宏观性、时间上的连续可获取性。遥感技术具备以上能力,所以备受关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三者相结合,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本研究对那曲地区典型草地群落进行光谱实测。针对那曲地区典型草地类型矮嵩草、小嵩草、藏北嵩草、紫花针茅草的光谱反射曲线,运用一阶导数法和包络线去除法等光谱特征提取方法对草地光谱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同种植被在不同覆盖度下和相同覆盖度下不同植被的草地光谱特征。同时运用环境小卫星高光谱数据;RapidEye卫星影像对实验区的草地类型进行分类,依靠卫星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纹理特性,极大的提升了分类精度。本项研究工作对于深入研究高寒区植被的理化性能、覆盖度、植被的识别、分类以及指导卫星遥感对草地退化进行监测、遥感反演模型的建立、牧草评估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植被群落冠层光谱具有特殊的光谱曲线,可见光波段光谱反射率依次是紫花针茅、小嵩草、藏北嵩草,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则依次是小嵩草、藏北嵩...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光谱遥感在草地监测中的应用
1.2.2 高光谱遥感在草地监测中的运用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实验安排
2.1 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
2.2 实验安排
2.2.1 样地选取
2.2.2 野外光谱采集
第三章 那曲典型草地高光谱特性分析
3.1 地面高光谱数据预处理
3.1.1 光谱反射率的计算
3.1.2 植被与土壤的光谱特性
3.1.3 高光谱数据的特征提取
3.2 同一时期不同植被的反射光谱曲线特征比较
3.3 相同植被类型在不同覆盖度和不同生长时期的光谱特征比较
3.3.1 同一时期同种植被不同盖度反射光谱曲线特征提取
3.3.2 不同生长时期同种植被的反射光谱特征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环境小卫星HJ-1A高光谱草地分类
4.1 环境小卫星数据介绍
4.2 环境小卫星数据的预处理
4.3 样本数据光谱分析
4.4 特征提取
4.5 分类算法
4.6 分类结果
4.7 分类精度比较
第五章 基于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的草地分类
5.1 卫星数据介绍
5.2 RAPIDEYE影像预处理
5.3 水体、植被及纹理信息的提取
5.3.1 水体及冰雪的提取
5.3.2 植被指数图像的生成
5.3.3 草地范围的提取规则
5.3.4 纹理特征的提取
5.4 决策树分类法
5.4.1 草地建群种间的光谱关系
5.4.2 那曲典型草地决策树分类
5.4.3 CART决策树分类
5.4.4 分类精度的评价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6.4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对应图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13737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光谱遥感在草地监测中的应用
1.2.2 高光谱遥感在草地监测中的运用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实验安排
2.1 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
2.2 实验安排
2.2.1 样地选取
2.2.2 野外光谱采集
第三章 那曲典型草地高光谱特性分析
3.1 地面高光谱数据预处理
3.1.1 光谱反射率的计算
3.1.2 植被与土壤的光谱特性
3.1.3 高光谱数据的特征提取
3.2 同一时期不同植被的反射光谱曲线特征比较
3.3 相同植被类型在不同覆盖度和不同生长时期的光谱特征比较
3.3.1 同一时期同种植被不同盖度反射光谱曲线特征提取
3.3.2 不同生长时期同种植被的反射光谱特征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环境小卫星HJ-1A高光谱草地分类
4.1 环境小卫星数据介绍
4.2 环境小卫星数据的预处理
4.3 样本数据光谱分析
4.4 特征提取
4.5 分类算法
4.6 分类结果
4.7 分类精度比较
第五章 基于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的草地分类
5.1 卫星数据介绍
5.2 RAPIDEYE影像预处理
5.3 水体、植被及纹理信息的提取
5.3.1 水体及冰雪的提取
5.3.2 植被指数图像的生成
5.3.3 草地范围的提取规则
5.3.4 纹理特征的提取
5.4 决策树分类法
5.4.1 草地建群种间的光谱关系
5.4.2 那曲典型草地决策树分类
5.4.3 CART决策树分类
5.4.4 分类精度的评价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6.4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对应图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13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4013737.html
上一篇:高原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