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宁江流域景观格局优化
发布时间:2025-01-09 03:16
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受到多源因素的综合作用,识别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是实现景观格局优化的基础与前提,景观格局优化是应对生态风险的有效手段。以宁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从"自然—人类社会—景观格局"3个维度对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构建累积阻力表面,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了流域景观格局的优化。结果表明:人类社会和景观格局因素对综合风险影响更为强烈,地形和距水体距离等自然因素对综合生态风险影响较弱;宁江流域整体景观生态风险偏大,较高景观生态风险区域位于流域西南部,面积为523.99 km2,占流域面积的36.06%;识别出流域生态源地为面积大于50 km2的林地和面积大于0.2 km2的水体。研究构建了15条生态廊道,一级生态廊道长度大于30000 m,二级生态廊道介于10000~30000 m之间,三级生态廊道长度在10000 m以内;识别了19个生态节点,形成了多层次生态网络。通过对比研究区景观格局优化前后的连通度发现,优化后流域整体景观格局连通度得到明显提升。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生态风险评价指标选择
2.3.2 空间主成分分析
2.3.3 景观格局优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3.1.1 流域“自然—人类社会—景观格局”三维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3.1.2 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3.1.3 单维度指标与综合景观生态风险的对比
3.2 宁江流域景观格局优化
3.2.1 流域生态源地的确立
3.2.2 流域景观格局阻力表面
3.2.3 流域生态廊道的构建
3.2.4 流域生态节点的建立
3.2.5 优化效果评估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本文编号:4025063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生态风险评价指标选择
2.3.2 空间主成分分析
2.3.3 景观格局优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3.1.1 流域“自然—人类社会—景观格局”三维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3.1.2 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3.1.3 单维度指标与综合景观生态风险的对比
3.2 宁江流域景观格局优化
3.2.1 流域生态源地的确立
3.2.2 流域景观格局阻力表面
3.2.3 流域生态廊道的构建
3.2.4 流域生态节点的建立
3.2.5 优化效果评估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本文编号:4025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402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