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筑的“古色”规划理念与构思
发布时间:2014-07-28 20:15
一。规划理念与构思
1.规划理念:
(1)整体性
中医的核心观念就是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其基本的认知方式就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的形象概括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因此,本次规划摒弃传统的“规划—建筑—环境的”线性程序和方法,从营造校园整体空间环境入手,建筑、景观、人三者合一,统一考虑实体形象、围合空间以及使用者在其内外的空间感受,运用场所塑造和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创造整体校园景观环境。
(2)地域性
本次设计从规划布局、建筑格局到景观意向三个层面,通过现代的设计语汇和表现手法来体现北方地域文化特色和美学特质,从而塑造一个具有浓厚北京地方特色的整体校园形象。
(3)生态性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秉承中国传统生态安全格局中以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思想为规划理念,将周边自然景观要素引入校园,使自然环境成为校园生活场所的有机组成部分,营造一种人化的自然,自然化的人工生态景观。
(4)人文性
校园空间营造以人为本,从实际校园生活需求与使用特征出发,在满足基本教学、生活等需要基础上,强化校园空间的场所感、认同感、归属感和历史文脉的延续,塑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人文精神的校园空间。
2.规划构思:
(1)。构思之一: “虚实互生、阴阳和合”实现整体化布局
从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万物化生的太极思想是中国朴素自然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养生学、经络学的基础。太极代表健运不息的宇宙,动则生气,一阳一阴,一虚一实,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通过拓扑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自然哲学观念在东西校园中演绎为一实一虚两个中心空间。东院以实体建筑为核心,西院结合河道景观创造以自然山水为核心的空间。两者通过灵动的自然水脉相连,使两个校园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太极八卦
(2)。构思之二: “格网肌理、方城轴线” 体现地域性格局
六朝古都的北京以紫禁城为整个中心,通过抽象提炼,得到以紫禁方城为核心的方城格网式的图底关系,南北向的轴线上,依序列布置各个重要建筑体,并成为整个城市的脊梁,而格网的城市肌理又将水系山体等自然元素纳入其中,形成有序整体。借鉴“格网肌理、方城轴线” 的理念,将整个基地用80x80米的方格网进行划分,成为划分空间尺度的基本模数。东院以图书馆及中医药博物馆为中心,凸显知识圣殿的核心地位,并以此为中心构建南北向礼仪轴和东西向的生活轴线,成为整个校区能量传输的主要脉络。因此构思二是提炼并传承北京方城格网的城市肌理关系以及传统轴线的空间序列,以网格形成内在有序的空间关系,以十字轴线构筑统领东西两院的结构脉络,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浓厚北京地域特色的校园格局。
方城格局
(3)。构思之三: “绿环水绕、气韵通达”创造生态化景观
风水学是古人筑城营国,构建居住生活之生态安全格局的基本法则。“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又是风水学中选择理想居住空间的重要判断依据之一,它体现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朴素生态理念。 秉承中国传统生态安全格局中以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思想为规划理念,通过治山理水,使校园主体建筑空间具有“绿环水绕,气韵通达”的风水格局。从西院将刺猬河水引入校园空间内部,沿东西向生活轴线贯穿两院,形成开合有度,自然蜿蜒的生态水系,而水体开挖的土方在公共绿化带中堆成坡度舒缓的起伏地形,通过生态林带以及草药植物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使得基地北部形成具体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绿色环廊。
风水格局
(4)。构思之四: “传统合院,现代演绎”营造人文性场所
四合院落是构建北京城的基本单元,内向的、一正两厢的核心庭院,在纵深轴线上依序展开,从半公共到半私密再到私密的空间秩序的演替,体现了儒家礼教中的尊卑有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延续四方合院的基本构成手法,利用院系建筑围合成相对独立的庭院空间,而几个庭院共享一个半开放的场院空间,形成每个院系的门户区域,不同的院系、教学组团、生活组团又有各自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场院,形成各自的标识空间。不同的功能组团又围绕着两个大的校园中心空间展开,从而形成从公共中心到半公共的场院空间再到半私密的庭院空间的过渡。
二、特色景观空间营造
校园景观空间依托整个规划结构的“两心双轴四区绿环水绕”,打造不同特质的景观空间。
1. 两心双轴
东院以图书馆为中心,向南北展开规整对称的礼仪序列感强烈的景观轴线,串联入口广场区,名医长廊、图书馆及中医药博物馆的标志建筑、仪式广场及北部药王山林景观,让大学新生初入校园内就能体会到中医的“大医精诚”和博大精深。东西向的生活性景观轴线是联系东西院的重要轴线空间,将东院的规整严谨空间氛围引入西院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中心空间。这条轴线上分别布置有名着廊、医史廊、杏林花溪景观、景观岛以及微地形滨水景观带等自然景观,笔耕论文新浪博客,强调人与天地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共生理念。
2.背山面水
通过治山理水,将北部公共绿化带打造成具有微地形变化的生态山林,并连接西南侧环合滨水景观带,形成环抱校园的绿色背景。通过适当引入刺猬河水,使生态水体景观成为校园中心空间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元素。
3.环形步行空间及景观节点
依托十字空间轴线,在东西院分别展开两个步行景观环廊,串联各个建筑功能组团,并通过场院景观空间逐步向内渗透。并在重要轴线端点设置景观节点,或建筑或雕像或植物组团,以形成视线上空间上的联系。
4.建筑设计特色
在建筑空间组合上,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解构传统合院层层递进的庭院空间,并利用连廊将各个院系组团组合成合苑空间,构建围合而又开放的院系单元体,并根据不同功能需要衍生出各具特色的单元组块,强化校园空间的场所感、认同感、归属感和历史文脉的延续。建筑之间的庭院、退台、连廊等为师生们提供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交流空间。在建筑造型上以现代简洁的手法为主,强调形体的整体统一,局部细节上借鉴抽象传统建筑符号,使之兼具古典神韵和时代气息。建筑色彩采用既能体现北京当地特色又有历史文化意味的色彩体系:灰色、土黄色、赭红色,形成明快、典雅、协调的校园整体建筑色调。
本文编号:6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6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