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对碳强度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对碳强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受先天能源资源分布特点的影响,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尽合理,并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首先对能源结构、碳强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探讨了能源结构和碳排放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最后,论述了能源结构调整对碳强度影响的测度理论及方法,带入实际数据建立起了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定量分析了能源结构调整对碳强度影响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水电、核电等新能源的利用对降低我国碳强度具有积极作用,需要采取多项措施优化能源结构,这也是我国未来能源战略的趋势。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
【关键词】: 能源结构 碳强度 环境约束 面板数据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电网环境下我国电力工业碳排放控制关键问题研究”(71471061)
【分类号】:F426.2
【正文快照】: 一、引 言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煤炭资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近年来,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条件。降低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单一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涌;董会娟;郗凤明;刘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韶华;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红;金广君;林姚宇;;碳排放评估方法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J];规划师;2011年05期
2 赵先贵;马彩虹;肖玲;胡攀飞;;北京市碳足迹与碳承载力的动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10期
3 田立新;钱佳玲;;江苏省工业碳足迹研究及情景模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文芳;;节能灯碳足迹定量化评估研究[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3年02期
5 孙丹峰;黄章庆;季幼章;;气候变化与碳足迹(续)[J];电源世界;2013年07期
6 柯水发;赵可可;李彪;刘娟;;近十年北京市主要行业碳足迹测算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9期
7 杨文;陈燕;贺肖芳;宋新山;王宇晖;;基于土地利用的上海市碳足迹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S1期
8 赵先贵;马彩虹;肖玲;纪芙蓉;;陕西省碳足迹时空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3年12期
9 赵先贵;肖玲;马彩虹;郝高建;杨芳;;山西省碳足迹动态分析及碳排放等级评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9期
10 魏书威;魏书精;文正敏;刘芳芳;罗碧珍;林兆武;;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碳效应评价的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红;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孙瑞红;基于碳排放清单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足迹及碳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谭秀杰;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贸易措施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狄琳娜;碳边境调节措施与替代政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6 鲁旭;国际碳关税理论机制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7 冯超;城市框架内的碳足迹量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王占彪;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麦—玉两熟生产的风险评价及低碳策略[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9 杨晓琳;华北平原不同轮作模式节水减排效果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10 丁雨莲;碳中和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净碳排放估算与碳补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红霞;;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2 霍宗杰;周彩云;;我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3 杨中东;;对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替代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4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5 李红强;王礼茂;;中国风电减排CO_2的成本测算及其时空分异[J];地理科学;2010年05期
6 刘燕华;葛全胜;何凡能;程邦波;;应对国际CO_2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7期
7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8 宋涛;郑挺国;佟连军;;基于Weibull函数和Gamma函数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9 陈淮;我国能源结构的战略调整与国际化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7期
10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峰;中国能源供求预测模型及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许广月;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景华;混沌时间序列分析下江苏—西部联动能源系统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3年
2 柴智勇;基于GREET模型的车用生物质燃料能耗及排放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小燕;基于灰色理论的电力负荷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志明;基于灰色理论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晨;《上海市能源结构调整及其分配使用中环境经济效益优化分析》通过鉴定[J];上海环境科学;2004年04期
2 朱书刚;;能源“瓶颈”该如何突破?——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几点思考[J];前进论坛;2010年11期
3 燕一松;;雾霾已成能源结构调整的“催促鞭”[J];中国石油企业;2013年Z1期
4 张国宝;;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要下大决心[J];中国核工业;2013年11期
5 伍声宇;程路;白建华;;北京能源结构调整先行经验与启示[J];中国能源;2014年02期
6 甄春阳;赵成武;朱文姝;;从京津冀雾霾天气浅议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紧迫性[J];中国科技信息;2014年07期
7 尤向阳;借鉴韩国经验——加快上海能源结构调整步伐[J];工业技术进步;2000年05期
8 仇伟国;上海能源结构调整应重视对核电的利用[J];上海综合经济;2001年06期
9 胡德勇,周宏春;应重视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J];中国能源;2001年08期
10 滕树龙;王丽水;;四大技术支撑北京能源结构调整[J];科技潮;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作涛;;培育能源结构调整的支撑力量[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曾少军;杨丽;;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3 侯贵光;徐毅;贾杰林;卢静;;能源结构调整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机制定量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年
4 ;语录[A];中国风电(2013年09月)[C];2013年
5 吴钟瑚;;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陈和平;戴林;;关于“中国电机系统节能”的初步设想[A];第七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钱永坤;冯淑霞;;天然气利用趋势与徐州市能源结构调整[A];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夏丹;周裕德;应乐`,
本文编号:848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yeguanlilunwen/84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