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编辑特色研究
本文关键词:《全唐诗》编辑特色研究
【摘要】:唐诗从古至今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但从宋代至今,唐诗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许多优秀的诗歌存在不同程度的遗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唐诗还存在着一些以讹传讹的现象。《全唐诗》的出现,使得唐诗开始从国家的层面上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保护力度也得到加强。《全唐诗》收集了有唐一代及五代所有的诗歌,是现存收录唐诗最多、分类最为精细的一部著作。《全唐诗》的编辑与明清其他“集”有很大不同,有独有的编辑特色值得探析。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含三种,首先是文献检索法,要借助于文献进行大量信息类的总结,以最大程度还原当时《全唐诗》编纂的原貌。为了更好地把握《全唐诗》的编辑概况,了解当时编纂的实际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距离现在已有数百年的康熙时期,因为现在留存的史料并不多,所以每一份有关《全唐诗》的史料对了解《全唐诗》编辑情况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大量检索查阅得知,目前涉及到《全唐诗的史料以当时的奏折、康熙时期前后的著作、《全唐诗》的凡例等作为文献检索的重点对象,也获取了很多重要信息,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其二是内容分析法。《全唐诗》共有唐诗近五万首,从人的角度讲,涉及到的诗人就有两千多,两千多人按照一定原则做了排序,那么排序的原则是什么就需要通过内容的分布、诗人的生平进行详尽的分析,而这些内容的获取将需要对《全唐诗》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以便对《全唐诗》的编辑思想及编辑方式有更贴切的理解;第三是比较研究法。《全唐诗》在编辑伊始,曾借鉴过《唐音统签》等其他著作,分析《全唐诗》的编辑特色也不可缺少地需要了解《唐音统签》等同类型的民间著作是什么特点,通过对《全唐诗》编辑特色的总结和《唐音统签》等著作的编辑特色进行比较,会更清晰地剖析出《全唐诗》编辑较之其他著作的可取之处。《全唐诗》刊印的时间是在清代,由于历史久远,所以文献资料在研究的过程中的重要性相对其他两种研究方法更具有参考的价值,这必然要求对《全唐诗》进行研究的时候要以文献研究法为主,以内容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为辅。通过研究认为,《全唐诗》的编辑有其鲜明的特色。其一,《全唐诗》选择了断代单一文学形式的作品进行了辑录,在此之前官方没有过类似的编纂形式,这种形式让后世轮番效仿,影响深远。其二,《全唐诗》对内容的选定有其独到性。唐代最为耀眼的文化形态当属诗歌,唐诗几乎已经成了诗歌的代名词。选取唐诗作为辑录的对象,既保护了唐诗,也使唐诗的流传更为准确,较大程度上避免了唐诗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的以讹传讹的现象。其三,《全唐诗》在编排上遵循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诗歌查找快速、方便。其四,《全唐诗》在装帧设计上拥有极为显著的特色。从字体上说,《全唐诗》选取的字体写刻精美、飘逸洒脱,创造出了以“软字精校精刻”见长的“康版”风格,而创造出来的字体风格到现在仍在被广泛地使用。可以说,《全唐诗》的编辑水平当属那个时代的巅峰。通过对《全唐诗》的编辑特色进行研究,拓宽了以往学界的研究视野,对于了解《全唐诗》编辑思想、了解《全唐诗》编排方式、了解《全唐诗》编辑迄今仍在对编辑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原因及可借鉴之处,加深对《全唐诗》编辑特色研究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唐诗》 编辑特色 编辑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8
- (一)选题意义12-13
- (二)文献综述13-14
- (三)创新之处14-15
- (四)研究方法15-18
- 一、《全唐诗》的编辑背景18-22
- (一)《全唐诗》编辑的文化背景18
- (二)《全唐诗》编辑的其他背景18-22
- 1.编辑背景的政治背景18-19
- 2.编辑背景的个人喜好19-22
- 二、《全唐诗》的编辑特色22-34
- (一)《全唐诗》选题的独创性22-23
- (二)《全唐诗》的内容特色23-30
- 1.《全唐诗》收录范围、收录量扩大24-26
- 2.《全唐诗》对于序次的重新编排26-27
- 3.《全唐诗》小传重新编辑27-28
- 4.《全唐诗》对诗歌的考证28-29
- 5.《全唐诗》编纂速度效率高29-30
- (三)《全唐诗》编辑特色体现出的编辑思想30-31
- (四)《全唐诗》的印刷特色31-34
- 1.《全唐诗》印刷特色31-32
- 2.《全唐诗》的字体特色32-34
- 三、《全唐诗》编辑方面对后世同类书籍编辑的影响与不足34-38
- (一)《全唐诗》编辑方面对后世同类书籍编辑的影响34-35
- (二)《全唐诗》编辑的不足35-38
- 1.《全唐诗》辑录诗歌有所缺失35-36
- 2.《全唐诗》编辑质量有待提升36-38
-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富季;;《全唐诗》收诗知多少[J];咬文嚼字;2011年08期
2 李浩;;《全唐诗》校读札记[J];文献;1994年02期
3 陈尚君;;略谈《全唐诗》[J];语文学习;1986年01期
4 杨为刚;;朝鲜《十抄诗》对《全唐诗》的校勘意义[J];长江学术;2012年04期
5 褚家伟;;《全唐诗》底本的来源[J];读书;1982年02期
6 朱琪;;提前面世的《全唐诗》[J];咬文嚼字;2007年07期
7 汤华泉;;《全唐诗》仙神鬼怪谐谑诸卷校考新札[J];古籍研究;2009年Z1期
8 黄大宏;喻言;;《全唐诗》编撰失误考证及其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3年05期
9 孙植;;由一则误收诗谈《全唐诗》等编纂及其他[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3期
10 朱光立;;《全唐诗》“张莒”条辨证[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时进;;《全唐诗》编校者叙录[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2 彭庆生;;贞观诗歌系年考(上)[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黄世中;;爱的困扰与半娼式恋情——《全唐诗》女冠恋歌透视[A];东方丛刊(1997年第4辑 总第二十二辑)[C];1997年
4 严明;权应相;;唐诗与歌妓[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5 王赛时;;唐代宴会的设计风格与娱乐助兴[A];饮食文化研究(2005年第4期)[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家庄铁道大学 宋俊丽;《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N];光明日报;2014年
2 鲁六;从《全唐诗》看唐代酒文化[N];文艺报;2007年
3 吴菲;三百年等一回:从《全唐诗》到《全唐五代诗》[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谢冕;跨越时空的推进[N];中国文化报;2002年
5 魏怡勤;雕版经典扬州刻[N];扬州日报;2011年
6 记者 谢苗枫 实习生 周颖 通讯员 谭杰;《全粤诗》编完汉代至明朝作品[N];南方日报;2007年
7 省文联省作协党组书记 张福有;以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建设[N];吉林日报;2001年
8 北京 张天行;读书与著述[N];社会科学报;2003年
9 ;扬州雕版书中珍[N];中国旅游报;2002年
10 张镛;扬州雕版书中珍[N];中国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滕云;唐代落第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谢遂联;都市文化与唐代诗人心态[D];扬州大学;2008年
3 田晓膺;隋唐五代道教诗歌的审美管窥[D];四川大学;2006年
4 岳娟娟;唐代唱和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孟祥光;唐代赋役制度与田家诗[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向宇;《全唐诗》神仙辑考[D];安徽大学;2012年
2 邵静;唐人观汉[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立颖;《全唐诗》中的处置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翟琼慧;《全唐诗》植物及植物景观意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5 原政;《全唐诗》编辑特色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6 张全晓;《全唐诗》岁时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豫鄂;《全唐诗》中的服饰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冷雯雯;从《全唐诗》看唐代的茶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奚滢;《全唐诗》里的“香”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许林军;《全唐诗》涉酒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87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108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