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留学生》杂志中的中国留学生媒介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6 04:02

  本文关键词:《留学生》杂志中的中国留学生媒介形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媒介形象 中国留学生 《留学生》杂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与之相关的报道留学生的媒介也层出不穷。由邓小平亲自题写刊名的《留学生》杂志算得上这其中的权威代表。它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大众树立了一个个鲜活的留学生榜样,同时也为大众呈现出了各式各样、风格各异的中国留学生媒介形象。 笔者通过文本分析认为:正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和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是该杂志最擅长刻画以及呈现给受众的两类媒介形象。该杂志倾向于正面报道,如此多的正面媒介形象不仅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信心,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作为“桥梁”的中国留学生,在外能够传达相应的国家信息,如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的成功改革及取得的辉煌成果。上述信息的传递能够让世界不断了解中国,从而支持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同时,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他们在海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因此其本身就是国家形象的缩影,他国民众能够从中国留学生言行中感受到中国的形象。 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媒介为受众建构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社会的真实环境往往是有一定距离的。与此同时,由于杂志相比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介本身有其局限性,所以在刻画中国留学生媒介形象时,《留学生》杂志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完美,如新闻报道素材选择上不够均衡、重精英人物事迹报道、普通中国留学生的报道数量较少、新闻报道存在一定的商业、娱乐化倾向等缺点。从媒介属性和媒介责任的角度来看,具有团中央《中华儿女》杂志社背景的政治属性使《留学生》杂志严格遵守着我国新闻选择与采写标准,在报道题材上,倾向于排除带有负面色彩的人物或事例,而多选择报道积极向上的教育典型。但是,仅仅塑造正面人物形象并不足以让受众对主人公成功事迹进行深入思考。从“媒体责任论”角度来考虑,《留学生》杂志更应该通过对事件的适当评述,拉近榜样与普通人的距离,引导受众勇敢面对并正确处理难题,使其明确发展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只有这样,方能体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才能够对内树立起对留学生的正确看法,对外通过对中国留学生形象的塑造以及提升媒体自身的责任感进一步展现出良好的国家形象。 由此可见,要想提升中国留学生的媒介形象,一方面需依靠大众媒介《留学生》杂志的作用力,即《留学生》杂志要正确设置议程,精心选择议题,以理性与感性兼容的方式传递信息,反映客观事实,纠正当下存在的错误观念,积极向党和政府反映现实问题、市场状况,向大众传达关于出国留学的相关制度、政策,同时通过行业交流、道德准则体系的建立,不断提升新闻报道以及相关机构的运作能力,以此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优化中国留学生乃至国家的媒介形象。另一方面,中国留学生媒介形象的提升,关键在于留学生自身的努力,即依靠个人努力,不断提升语言水平以及人文素养,做到“以人为本”,怀着一颗感恩、关怀的心,让自己迅速适应异国他乡的陌生环境,逐渐融入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群。通过与他国民众的沟通,不断提升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展现积极的自我形象乃至国家形象。总而言之,只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够真正推动中国留学生的媒介形象不断提升。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37.5;G2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元婕;"科学素养"之概念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2 刘华杰;;公民科学素养测试及其困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刘华杰;;科学传播的四个典型模型[J];博览群书;2007年10期

4 范晓;语言、言语和话语[J];汉语学习;1994年02期

5 谭小琴;;科学传播:我们迷失了什么[J];科普研究;2007年02期

6 蔡敏;发展理念背景下的新闻话语[J];新闻界;2002年06期

7 方晓红,贾冰;论《人民日报》“农民形象”塑造——兼议衡量媒介三农报道的一个重要指标[J];新闻界;2005年04期

8 季英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发表《世界科学报告》[J];科学;1994年03期

9 孙义梅;“三言”中商人形象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陈力丹;我国经济新闻的发展和变化[J];新闻实践;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海峰;当代中国留学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28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1228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4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