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动员与认同:抗战时期中共机关刊物《解放》周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04:47

  本文关键词: 《解放》周刊 抗战动员 宣传 政治 出处:《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日本的侵略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抗敌。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长达十年的内战宣告结束,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发动更广泛的民众参与到抗战当中,成为这一时期中共宣传的重点工作。在这一背景之下,《解放》周刊于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诞生。救亡图存、民族解放是贯穿于整个抗战期间的时代主题,中共致力于维护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利用媒介工具进行抗战动员工作。然而由于阶级立场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国共两党矛盾始终存在。面对顽固派破坏抗战、制造分裂的行为,中共从宣传上予充分的反击。《解放》周刊在宣传抗战的同时,也很好地兼顾了政治诉求的表达。本文重点围绕抗战动员与政治认同的塑造进行考察,意在对《解放》周刊在抗战背景下的社会动员有个全面的认识。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对抗战时期社会语境下《解放》发刊缘起进行探讨。首先是对《解放》周刊言论宣传的背景进行分析。中共作为进步性政党先天具有革命性,肩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而国共合作大环境的形成及以国民党为代表的传统权威的式微,也促使中共积极地进行宣传。为适应全国局面的统一战线新形势,《解放》周刊创刊,随后对刊物的刊行情况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将其与《新中华报》以及《解放日报》进行结合考察,对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一些探讨。第二章主要是对《解放》周刊的抗战动员进行考察。抗战动员是《解放》周刊宣传重点。团结统一的抗战环境下,《解放》周刊通过情感激励、事实呈现以及具体的行动指导来对民众参与抗战进行舆论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解放》起着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坚定抗战必胜信念的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维护与巩固统一战线是党的工作与宣传的重点,对于统一战线的宣传,《解放》周刊针对普通民众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同的宣传策略,以达到最好的效果。第三章是有关《解放》周刊政治宣传的分析,探讨其是如何塑造政治认同的。抗战开始后,国民党虽然在政治钳制上有所松动,但还是远远不能适应抗战的需要。正面战场的抗战不力,广大民众无法自由参与抗战,证明一党专政体制亟需有所改变。作为无产阶级党报,《解放》周刊呼吁国民政府放开钳制,赋予人民更多民主自由。《解放》周刊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相关实践的介绍,开拓了民众的视野,也潜移默化地对民众的政治认同产生影响。《解放》周刊在政治上旗帜鲜明。针对国民党内存在的破坏统一战线的反共行为,《解放》周刊进行有理有据的回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更多的人看清楚了谁才是中国革命的坚定拥护者。作为两个不同政治派别,国共两党存在诸多分歧,笔者将《解放》周刊与同在西北地区出版的国民党党刊《抗战与文化》的言论进行比较,以探究中共是怎样表达自己观点的。第四章是在探讨《解放》周刊舆论机制形成的基础上,以其宣传策略为核心进行剖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历了数次思想解放运动,传媒作为通中外、达新知的重要载体,让更多的中国人睁眼看世界,国民精神结构逐渐得到开化。《解放》周刊在反击顽固派、宣传政治理念的同时,也注重策略上的灵活性,即符合时宜地传递自己的主张,同时,也利用各种形式增强传播效果。中共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主张工农阶级在抗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求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全国各个阶层联合起来,共同抗敌。《解放》周刊的文章代表了中共战时的方针路线,在抗战救亡的背景下,它的多数篇幅都放在了抗战动员上,扮演着意见领袖的作用。而抗战也使中国政治生态发生了变化,民众民主自由意识增强,中国社会主要政治势力之间也在进行着微妙的博弈,各政治派别在努力塑造各自的权威,从而形成民众的认同。《解放》周刊宣扬抗战的同时,也发出政治上的声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框架下,尽可能的对两者进行调和,从而达到一种平衡。
[Abstract]:With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Xi ' an Incident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CPC ) has mad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After the Opium War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CPC ) ,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has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ti - Japanese war .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23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朋;;政治认同与集体记忆的建构:1932年陈独秀被捕的舆论反应[J];天府新论;2016年04期

2 郑大华;;报刊与抗日战争时期的舆论动员[J];史学月刊;2015年10期

3 王峰;;延安《解放》周刊公开发行与在西安两次被非法查禁事件探略[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崔菲菲;文红玉;;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经济解放视阈下的政治认同初探——以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为视角[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06期

5 李煜;;广播的国家认同政治功能实现的历史源起:以建国前中国国民党党营广播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3年08期

6 刘兴豪;;论中国近代报刊舆论的社会动员力[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李迪;;从《新华日报》看抗战时中共在国统区的政治宣传[J];学习月刊;2010年11期

8 王晓岚,戴建兵;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对外新闻宣传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04期

9 王晓岚;抗战时期的国共宣传战(续)[J];北京党史研究;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1464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1464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b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