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在汉译日文书目中的中日文化交流群像——写在《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1719—2011》出版之前
本文选题:汉译日文图书 切入点:文化交流 出处:《科技与出版》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日文图书的翻译出版,可分为清末民初的初萌(1719—1911)、民国年间的艰难(1912—1949)、建国初期的探索(1949—1976)、"文革"后的转型(1977—1999)以及新世纪的发展(2000—2011)五个阶段。这期间,翻译出版的日文图书甚至多达25 785种。对日文图书翻译出版来说,21世纪的前11年,既是最好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说是最好,因为这11年翻译出版了9 610种日文图书,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说是"最坏",就在这11年间,随着中日二国间政治的对立,民众之间的相互敌视也是前所未有的,加之,社科类图书翻译出版的缺失,以及"快餐化"阅读下的图书影响力的下滑,就需要出版人通过对日文图书译本的选择,去构建新世纪两国国民间的对话和理解之桥。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Japanese book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the initial perio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719-1911), the difficult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 the early exploration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6), the transformation 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77-1999)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entury (2000-2011). As many as 25,785 Japanese books have been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11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first 11 years of the Japanese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are both the best and the worst. It is the best, because 9,610 Japanese books have been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these 11 years. It was the "worst" of all time. In the last 11 years, with the political antagonism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hostility between the people was unprecedented, and the lack of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social science books. As well as the declin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books under the "fast-food" reading, publishers need to choose the Japanese translation to build a bridge of dialogue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new centur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出版社;
【分类号】:G23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泽;;浅谈赖肖尔的《日本人》[J];才智;2014年25期
2 朱丽丽;徐凤;;中国阴阳五行学说与日本阴阳寮之浅谈[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3 闫成松;;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学理论;2014年36期
4 田雁;;东亚文化与出版交流的实践与思考——东亚出版人会议的意义解读[J];日本问题研究;2014年03期
5 李龙;;“东亚”的现代是否可能?——中日两国的现代叙述与现代性理念反思[J];人文杂志;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曦;;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范式:超越西洋——以广松涉与山之内靖的研究为例[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1年刊[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复生;论以日本刀为中心的战争宣传和动员[D];南京大学;2012年
2 张莉莉;今村昌平电影“身体”话语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3 谢恭瑜;现代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4 骆天健;高山樗牛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耿华英;日本江户时代的武士教育[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炳霖;日本文化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明涛,宋凤娣;论鲁迅的翻译出版思想[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J];出版参考;2003年25期
3 刘霞;鲁迅的翻译出版思想与实践[J];出版科学;2004年04期
4 范毅;翻译出版《科学年鉴》的一段往事[J];出版史料;2005年02期
5 ;2009傅雷翻译出版奖新闻发布会举行[J];出版广角;2009年10期
6 魏清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翻译出版活动的社会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出版;2011年10期
7 魏泓;;文学翻译出版市场化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出版;2011年16期
8 甄西;;韩国翻译出版市场被日本主宰[J];出版参考;2011年25期
9 江家发;邵甜甜;;晚清化学图书翻译出版的特点与走向[J];大学化学;2011年06期
10 魏清光;;我国文学翻译出版市场失灵及矫正策略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晓东;;把好外版书的翻译出版关[A];论责任编辑的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长军;翻译出版准入制啥时建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2 李景端;对翻译出版搞“发包”说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李景端;翻译出版风雨三十年[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段怡妹/编译;美国小出版社:开辟翻译出版新路[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5 记者 庄建;我国全面实施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潘衍习;“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全面实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甄西 编译;韩国翻译出版市场被日本主宰[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8 记者 姚贞;傅雷翻译出版奖揭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9 李景端 作者为中国版协外国文学出版研究会秘书长;翻译质量问责制势在必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王玉梅;积极推动当代作品翻译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晰皆;试论出版机构的翻译出版活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龚华静;翻译出版的品牌打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涂军;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翻译出版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任莎莎;墨海书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7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159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