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者本位的编辑理念——以珀金斯与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的交往为例
本文选题:编辑与作者 切入点:珀金斯 出处:《出版广角》2017年14期
【摘要】:从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编辑与作者处在同一个生命、利益共同体中——"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但在目前的学术体制和利益格局下,编辑与作者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常常陷入"囚徒困境"。一个世纪前,"天才编辑"珀金斯在编辑实践中与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的良性互动中所展现的作者本位的编辑理念,为今天编辑与作者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树立了榜样。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ultural ecology, editors and authors are in the same life, and in the community of interest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benefits and the fighting between the two hurt". But under the current academic system and the pattern of interests, the editors and the authors consider themselves in their respective interests. "Prisoner's Dilemma". A century ago, Perkins, the gifted editor, demonstrated in his editorial practice the author's editorial philosophy in his benign interaction with the famous writers Fitzgerald, Hemingway, Wolfe, etc. For today's editors and authors to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of cooperation set an example.
【作者单位】: 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分类号】:G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媛;李春英;;论编辑与作者“囚徒困境”的破解——以赛珍珠与林语堂的合作为鉴[J];出版发行研究;201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更新;;论作者本位的编辑理念——以珀金斯与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的交往为例[J];出版广角;2017年1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马儒;;林语堂与赛珍珠的恩恩怨怨[J];湖北档案;2012年04期
2 姚君伟;;小议赛珍珠与林语堂[J];新文学史料;2008年01期
3 胡明贵;;林语堂与胡适、鲁迅、赛珍珠之间的聚合疏离关系探微[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邓丽兰;略论《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的文化价值取向——以胡适、赛珍珠、林语堂引发的中西文化论争为中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孙宗广;从欣赏到决裂——赛珍珠与林语堂文学交流活动刍议[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张德文;赛珍珠和林语堂[J];史林;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丽丽;;菲茨杰拉德小说作者与主人公的隐蔽距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2 杜莹;;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J];电子制作;2014年05期
3 王国英;何江胜;;论《夜色温柔》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赵锐;;理想定位[J];记者观察;2006年11期
5 牟强;东方爵士女歌手杰幸塔和她的两张新专辑[J];视听技术;2002年01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园;;堕落的花朵——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群像看菲茨杰拉德对女性偏见的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茜;联合利华欲放弃共同执政模式[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黄昱宁;推开菲茨杰拉德之门[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苏往;他们不是菲茨杰拉德的同路人[N];文艺报;2013年
4 王凡;学生杜撰文字媒体盲目引用[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黄敏;头痛激发创业 成就百万事业[N];经济参考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柳青;罗曼史的假面和光环下的狼藉[N];文汇报;2013年
7 赵松;缓期执行的崩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记者 吴丹 实习生 阳祝云;寻找菲茨杰拉德[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记者 康慨;美国怨妇战胜比利时美女,赢得龚古尔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慧稚;“前方有不适内容,阅读需谨慎”[N];文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玮;菲茨杰拉德与消费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晋雅;从消费文化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D];辽宁大学;2015年
3 王威;模仿与超越《黑暗的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孟瑜;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消费场”[D];江南大学;2015年
5 黎旋;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6 符俊华;黛西的堕落[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秦祥涛;迷惘与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庭化;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空间形式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晶;菲茨杰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高捷;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影像叙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63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166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