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兰童话的民族性与现代性——中国民间童话编辑出版的一个范例
本文选题:民间童话 切入点:编辑出版 出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民国时期署名为林兰的八本《中国民间童话集》,作为新文化启蒙转化为商业出版的成果,不仅影响了一代读者,而且在国内外学者中享有极高的称誉,可以说是国内最接近《格林童话》水准的中国童话丛书。林兰童话的采编理念独具一格,对当下童话的编辑出版仍有可资借鉴之处:一是大有格林兄弟为追求民族精神而收集童话之风,使故事充盈着强烈的民族气息;二是采取了以本乡文人录写本乡故事的具体做法,不避重复地采录故事,透露着追忆的情怀和讲故事的兴味;三是有意识地贯注了现代精神,使童话与"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这一命题关系更密切。
[Abstract]:The eight books of Chinese Folk Fairy Tales signed by Lin La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a resul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w Cultural Enlightenment into commercial publication, not only affected a generation of readers, but also enjoyed a high reputation among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Can be said to be the closest to the level of the Grimm fairy tale series of Chinese fairy tales.Lin Lan's collection and compilation concept of fairy tales is unique and can still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of current fairy tales: first, there is a strong atmosphere of collecting fairy tales for the pursuit of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Grimm brothers, which fills the story with a strong national flavor;The second is to adopt the concrete method of recording and writing the stories of this township by the native literati, and not to avoid repeating the stories, revealing the feelings of recollection and the interest of telling stories; third, consciously infusing the modern spirit so that fairy tales and "become an independent,"The proposition "free individual"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林兰编中国民间童话的结构形态与文化意义”(14YJC751019)
【分类号】:G237.9;I20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土有;;研究者、编辑家、出版商共同构建的学术空间——试论民国时期上海的民间文学研究与书籍出版[J];民俗研究;2006年01期
2 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派——郑振铎、赵景深及其他俗文学派学者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车锡伦;“林兰”与赵景深[J];新文学史料;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永贵,王静;民国时期中小书局研究之二 从“新文艺书店的老大哥”到教科书和儿童读物出版的劲旅[J];出版史料;2004年03期
2 黄清喜;;民俗人生——记井冈学者万建中教授[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范军;;民国中小书局“编辑掌门人”的选题策划[J];现代出版;2015年02期
4 王素珍;;名与实之争——对中国民俗学史研究的批评与反思[J];民俗研究;2012年01期
5 高有鹏;;中国民间故事书写历史的转折——关于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林兰女士”与《民间故事》[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3年01期
6 张青仁;;故事学:范式转换与学科独立——评《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J];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04期
7 万建中;;中国百年故事学简历[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8 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派——郑振铎、赵景深及其他俗文学派学者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杨军;;试论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殉情母题”——以《新娘鸟》和《阿拜波与娥曼妹》为例[J];三江高教;2014年04期
10 高有鹏;;中国民间故事书写历史的转折——关于“林兰女士”与《民间故事》[J];文化学刊;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旭东;北京评书的书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波;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的嬗变[D];复旦大学;2007年
4 郭威;曲子的发生学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黎亮;林兰民间童话的结构形态与文化意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英;赵景深和20世纪俗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辜陈君;首创之功,历史之谜,,学科之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代茜;20世纪前期中国童话研究史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兵;论张静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娟;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伍丽洁;赵景深翻译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陈泽佳;郑振铎《汤祷篇》与文学人类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洋;论新时期的轮回转世母题小说[D];西南大学;2014年
8 周超;刘守华民间故事研究述评[D];湘潭大学;2014年
9 王琨;族群叙事中婚姻的“言说”[D];辽宁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关家铮;40年代几种《俗文学》周刊中的蒲松龄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关家铮;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几种《俗文学》周刊中有关“满汉兼”及满文译本的研究[J];满族研究;2001年03期
3 关家铮;四十年代上海《神州日报》赵景深主编的《俗文学》周刊[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4 关家铮;冯沅君先生与《俗文学》周刊[J];文教资料;2001年06期
5 张紫晨;忆赵景深先生[J];新文学史料;2002年01期
6 车锡伦;“林兰”与赵景深[J];新文学史料;2002年01期
7 段宝林;赵景深先生与民间文学[J];新文学史料;2002年01期
8 关家铮;赵景深先生主编的“沪字号”《俗文学》周刊[J];新文学史料;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漱六;关于林兰[J];鲁迅研究动态;1985年05期
2 方岗;;林兰子其人其画[J];中国书画;2011年02期
3 杨臻;;不过一场相互逐猎[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9年24期
4 ;林兰生:生逢其时[J];神州;2006年06期
5 钱玉贵;;边缘旅程[J];青年文学;2003年11期
6 郑婷;;林兰 新柔情主义的绽放[J];绿色中国;2010年03期
7 丁新征;;节气[J];花城;2007年05期
8 杨臻;;“偷心”陷阱[J];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2009年05期
9 小径稀红;;掩藏在时光背后的幸福伏笔[J];中外文摘;2012年12期
10 白衣卿相;三日土·般落;;双生局[J];今古传奇(故事月末);2011年08期
本文编号:1703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170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