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传教士与西方期刊概念的中国化
本文选题:统纪传 切入点:新报 出处:《现代出版》2015年04期
【摘要】: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在创办中文期刊时,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将西文期刊内涵加以变通,融入新闻元素,形成了"统纪传"类期刊风格。中期以后,随着形势的变化,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期刊逐渐朝着报、刊合流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了中国化的期刊概念和内涵。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th century, when the western missionaries established Chinese periodicals, they adapted the connotation of western language periodicals to the news elements, and formed the style of the periodicals.After the middle period,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ituation, the Chinese periodical founded by the missionaries gradually developed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 confluence, and then formed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Chinese periodical.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基金】:浙江省社科联2014年重点课题“近代国学期刊出版传播研究(1905~1949)”(项目编号:2014Z03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3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尹玉吉;;期刊概念流变及其定义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年01期
2 吴义雄;;《印中搜闻》与19世纪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含平;;清末知识分子报刊论政的三种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梁智标;;《花茶》感悟中谈中外教育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3 邓颖芝;;近代传教士岭南办报与中国报刊的近代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4 雷晓彤;;论晚清传教士报刊的西学传播——以《万国公报》为例[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5 岳升阳,林玉军;宣南文化与北京清末民初的报刊[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余望;;成舍我的办报策略[J];中国编辑;2006年03期
7 罗宁辉;;从画报生态位变化的历史轨迹探索画报发展规律[J];编辑之友;2008年04期
8 焦中栋;;“编辑”“出版”最早出现时间新考[J];编辑之友;2009年10期
9 杨晓峰;;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编辑权”的效力[J];编辑之友;2011年11期
10 江凌;;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及其研究趋势分析[J];今传媒;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小燕;;试论外国人在华新闻媒介生存环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卓南生;毛章清;;从“猪仔问题”报道看《香港船头货价纸》的编辑方针与定位[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朱玖琳;;德国传教士花之安与中西文化交流[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5 李滨;;浅析清末来华传教士对报刊角色的中国化阐述[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6 邹小站;;国是、议论、风气与西学东渐——以洋务时期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7 蔡鸿新;王尊旺;;近代来华西方人中医观初探[A];整理、传承、发展——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的新思路——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晓娟;新闻舆论与民初政局[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卢敦基;李慈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7 石力月;从分营到融合:历史视野中的公共性[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红军;鲁迅文学经典与现代传媒的关系[D];辽宁大学;2011年
9 牟邵义;明代东北亚地区陆路信息传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员怒华;“四大副刊”与五四新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昆励;论洪仁s曅挛潘枷隱D];湘潭大学;2010年
3 向静;抗战新闻漫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孝武;《安徽白话报》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常贵环;林乐知与《上海新报》[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夜;抗战胜利后民间报人的政治倾向与媒介生态环境[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小燕;《农学报》与其西方农学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孙潇;天主教在华第一份中文期刊《益闻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孙爽;《盛京时报》对东北地区灾荒救济的报道(1906-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叶彤;“九一八事变”前后《盛京时报》的言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姚远,陈浩元;泛期刊学的概念与定义[J];编辑学报;2005年01期
2 龚维忠;杂志与期刊概念辨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向飒;论网络期刊发展的制约因素[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1708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170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