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日本——民国《良友》画报中的日本形象
本文选题:《良友》画报 + 日本形象 ; 参考:《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1],内容题材广泛,遍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年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日本及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日本的侵略者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从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可能获知的对日认识。
[Abstract]:"Friends" is the first large-scale comprehensive news pictorial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news and publication in China. I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and covers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iterature and art, film and television, sports, and so on. In its long history of nearly 20 years of founding,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images showing the close neighbors of China and Japan. The 1920s and 1940s were a troubled period for Sino-Japanese relations. The "good Friends" pictorial was carefully selected by the editors. Deliberately reorganized image forms present the constructed Japanese image to the reader, leading the reader to examine Japan and Sino-Japanese relations from a rational point of view. Especially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image of the Japanese invaders and the awareness of the national awareness of propaganda. Based on th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image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text communication, looks at Japan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reproduces the Japanese image presented in the pictorial of "Friends" for 20 years, and probes into the understanding of Japan that readers may have learned from it.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分类号】:G219.29;G1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永昶;;民族救亡中的商业媒体觉醒——以《良友画报》为例[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平;;图像阅读时代的开启:《点石斋画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张英进;动感摹拟凝视:都市消费与视觉文化[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3 陆涛;;“语-图互文”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兴起——关于图像与文学关系的一种解读[J];东方论坛;2010年02期
4 韩丛耀;;清末民初“图像新闻”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S2期
5 俞玮娅;;从《点石斋画报》看视觉文化的融合与延续[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王斌;戴吾三;;从《点石斋画报》看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J];科普研究;2006年03期
7 张治;;晚清科学小说刍议 对文学作品及其思想背景与知识视野的考察[J];科学文化评论;2009年05期
8 周巍;;明末清初至20世纪30年代江南“女弹词”研究——以苏州、上海为中心[J];史林;2006年01期
9 林峥;;民初北京公共空间的开辟与沈从文笔下的都市漫游[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1年01期
10 温静静;;《点石斋画报》的史料价值[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国明;晚清小说与近代商业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浩贤;地方自治的主张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雯;图像与文本之距[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李亚娟;从介入到关怀:晚清小说政治功用性的演变(1902-1911)[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岩;《滨江时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波;晚清旅西记述研究(1840-1911)[D];河南大学;2010年
8 俞玮娅;视觉文化视野下的上海漫画艺术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馥玫;20世纪初上海商业美术环境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程艳;《图画日报》视野下的清末社会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裴丹青;从《点石斋画报》看晚清社会文化的变迁[D];河南大学;2005年
4 张成;鲁迅《呐喊》中“辫子”意象的文化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钱丽娜;上海都市文化的图像叙述[D];苏州大学;2007年
6 司马列东;清末民初西洋风格绘画对大众传播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7 马媛媛;伍联德与《良友》画报[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永生;记录时代的侧影[D];暨南大学;2008年
9 郭巍;《良友》画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刘迎曦;都市民俗学视野下的上海月份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蕾;;书传友谊六十载——岩波书店与中日文化交流[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年04期
2 李明;在历史长河中跨世纪漂流——读《中日交流史中的华侨》[J];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03期
3 ;“长春中日交流之窗”开馆[J];21世纪;2008年07期
4 王芹;;图像文化与惰性接纳方式[J];理论视野;2009年11期
5 金皓;;明州与日本的书画交流[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李丹丹;;图像交流的盛宴——对中法文化年的个案分析[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曹漪那;蒋忠波;;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融合传播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04期
8 王猛;;从盂兰盆节看日本人的祖先信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王勇;;书籍之路——中日文化交流研究(三篇)[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10 林春;;当代中国留日学生和中日文化交流[J];消费导刊;200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刘炅明 陈青;中日交流成果惠及都昌[N];九江日报;2009年
2 赵伟邋郑黎;“长春中日交流之窗”开馆[N];长春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婷 范昕;寻根,只为一段情缘[N];文汇报;2010年
4 秦勇;重塑传统文化精神[N];人民日报;2007年
5 马小宁邋王小光 于青 刘 畅;心的期待 新的未来[N];人民日报;2007年
6 王新萍邋于青;日本外相会见于幼军一行[N];人民日报;2007年
7 郭素娥;让中国更加了解日本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记者 辛向东;日本“日中友好文化交流访问团”到我州考察[N];大理日报(汉);2011年
9 曹鹏程;想起遣唐使[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毛海江;全球化语境下图像霸权的文化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杨时梅;传播与文化视阈下的“街拍”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82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178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