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驱动与嵌入集群内数字出版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Abstract]:Taking 12 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bases cluste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management status, main business and industry convergence. On this basis, the technology rout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usion of technology drive and outer fusion of space network" is taken as the technical route. Three dimensional analysis technology drive and embed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cluster of four major models: basic high-tech penetration and intervention integration, inter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extension integr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externalized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ulti-node space network.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guidance of the enterprises in the base clus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petition order,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barriers to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e extension and reorgan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the construction of self-organiz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cision making.
【作者单位】: 合肥学院中文系;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武汉非常道广告公司;
【基金】: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技术驱动与嵌入集群内数字出版产业融合机理、模式及其效应研究”(13YJC860037) 2014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人才项目: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分类号】:G230.7-F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2 毛蕴诗;蓝定;;技术进步与行业边界模糊——企业战略反应与政府相关政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产业融合效应与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措施[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戴双兴;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胡晓鹏;中国区域信息化差异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5期
5 胡晓鹏;区域差距与区域信息化:一体化互动关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6 陈柳钦;;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吴颖,刘志迎,丰志培;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动态[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8 顾成彦;胡汉辉;;网络型产业的渗透与融合问题研究——以上海市三网融合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9 尹莉;臧旭恒;;ICT产业融合中的集群变迁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5年02期
10 尹莉;臧旭恒;;消费需求升级背景下的产业融合研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J];产业经济评论;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晓光;;信息企业的运营管理研究[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3 邹文英;;“三网融合”对电信改革的影响初探[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康慧;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强;融合媒体的受众采纳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赵霞;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正卫;动态环境条件下的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03年
6 刘青;本地电信的管制与竞争[D];山东大学;2005年
7 尹莉;竞争性垄断市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郭俊华;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9 邹毅实;我国林纸一体化的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黄威;中国转型期自然垄断产业有效市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花毅;文化产业聚集中的产业链关联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文姝曼;产业边界视角下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云云;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养生旅游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零e,
本文编号:2235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235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