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从早期《中国青年》看恽代英的受众观

发布时间:2018-11-18 09:14
【摘要】:正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收者或传播对象,是一个集合概念,比如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等等。(1)不同的受众观会导致对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理解。在我国早期新闻传播中,受众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mass communication, the term "audience" refers to the receiver or object of information in the mass media. It is a collective concept, such as the readers of newspapers and books, the listeners of the broadcast. (1) different views of audience will lead to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audience in the process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early news dissemination in China, the audience has been in a passive position. During the Great Revolution, "Chinese Youth"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G23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东英;;《中国青年》在第一次国内革命中的读者定位[J];编辑学刊;2014年01期

2 李杰锋;肖汉华;;恽代英新闻宣传的特色[J];新闻爱好者;2008年02期

3 ;我们请求读者诸君帮助[J];中国青年;1925年11期

4 ;发刊辞[J];中国青年;192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凤英;;传统文化的守望者——解读《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7年03期

2 刘蓉;;论白嘉轩的自我矛盾性[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3 宋海婷;陈思广;;《白鹿原》研究二十二年(1993-2015)述评[J];学术论坛;2016年10期

4 王莹丽;;《白鹿原》——儒家传统文化的尴尬[J];明日风尚;2016年19期

5 申晨迪;;通过陈忠实《白鹿原》透视中国传统文化[J];科技视界;2015年01期

6 张志会;;陈忠实《白鹿原》中的民族思想及政治观[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25期

7 王志刚;;《白鹿原》中儒家文化命运的观照[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9期

8 潘丽莎;;寻回失落的民族灵魂——浅析《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皈依[J];名作欣赏;2013年05期

9 张兴茂;黄清宝;;谁的牌坊——论电影《白鹿原》的改编得失[J];电影评介;2012年24期

10 赵若昕;;从《白鹿原》典型人物看作者对儒家文化的复杂态度[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林杰;《白鹿原》:历史与道德的悖论[J];人文杂志;2000年01期

2 雷达;;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文学评论;199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版时间最久的报刊之一——《中国青年》[J];新闻与写作;2007年10期

2 宋应离;;刊比人长寿——《中国青年》创刊八十五周年的光辉历程[J];出版史料;2008年04期

3 康彦新;史进平;;《中国青年》三次复刊始末[J];党史博采(纪实);2010年02期

4 刘金鸽;;《中国青年》周报对青年进步思想引导经验之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2年03期

5 睢城;;《中国青年》如何三度停刊复刊[J];湖北档案;2012年09期

6 谢悦;;革命先烈与《中国青年》[J];新闻研究资料;1983年06期

7 ;《中国青年》[J];新闻与写作;1998年11期

8 张羽,铁凤;创办《中国青年》[J];科技文萃;1996年07期

9 东方剑;;老态的《中国青年》与同类们的危机[J];青年记者;2002年12期

10 钟启元 ,焦永萍 ,曲星;1953——1963:《中国青年》的回忆——邢方群访谈录[J];党史文汇;2005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明榜;《中国青年》为什么全彩改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2 陈香;《中国青年》引领红色时尚80年[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晓朋;《中国青年》80周岁变“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潘跃;《中国青年》杂志创刊80周年[N];人民日报;2003年

5 李术峰;《中国青年》纪念创刊80周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柳堤;我们一起走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7 彭援军;53年前的《中国青年》复刊号[N];中国档案报;2001年

8 晋雅芬;青年类期刊该如何走出迷茫[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9 魏鹏;团市委开展“服务青少年月”活动[N];邯郸日报;2008年

10 晋雅芬;整体滑坡 青年类期刊迷茫前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鹏程;《中国青年》周刊研究(1923-1927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姚丹;恽代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薛相峰;青年群体的革命动员[D];安徽大学;2017年

3 庄鹏;创办初期的《中国青年》研究(1923-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楠;时代的先锋,,精神的家园[D];河南大学;2006年

5 高慧;1948-1956年间《中国青年》的历史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燕;《中国青年》(1923-1927)对国家主义的批判[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7 杨智勇;试析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中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39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339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c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