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伦理性的“主体”——论伊格尔顿对拉康思想汲取与转换

发布时间:2018-12-12 08:43
【摘要】:正在一个"主体"已声名狼藉的时代重新捡起这个话题,伊格尔顿的勇气无疑令人赞叹。在许多当代西方左派的理论中,"主体"被看作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将多样化的个体拧在单一的"资本主义"生产机器上的元凶巨恶,它为个体营造出了一个能够"自我决断"的"自我"幻象,从而将所有意义的生成都缩减到个体的感觉范围之内,并要为近代以来的
[Abstract]:Eagleton's courage to pick up the subject again in an already infamous age is admirable. In many contemporary western left-wing theories, the "subject" is seen as a crucial link in the ideology of "capitalism", the monstrous evil of twisting diverse individuals on a single "capitalist" production machine. It creates a "self" illusion for the individual, which can be "self-determined", thus reducing the generation of all meanings to the range of the individual's feelings, and is intended for the modern time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G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特里·伊格尔顿;王健;刘婧一;;镜像之魅[J];上海文化;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帅;;身体理论视域中的“身体”所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2 曲师;;论福柯的身体政治美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金永兵;文学理论的客观性与主体间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姜华;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后现代转向[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5 蒋永福;;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品格[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年04期

6 阎光才;教育的功能、功用到功效──20世纪西方公共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进逻辑[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7 贾荣香;;美国建筑文化的精神向度[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杨坤;;后现代语境下对物理教师角色的理解[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窦栋有;彭冰冰;;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赵丹;刘洋;;走向文化政治诗学——伊格尔顿与他的文化政治批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边利丰;;陶渊明《饮酒·其五》的学术公案及其理论思考[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2 张艳娥;;以高度制度自信托举实现“中国梦”[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陕西省社科界第七届(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许勇为;;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特征与局限[A];文化建设的价值自觉——全国“文化建设与价值自觉”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6 熊宇飞;意识的世界与主体的生成[D];暨南大学;2011年

7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虞昕;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学;2011年

9 许淑芳;肉身与符号[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7 金峗;国际学校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学校的影响与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8 韦继丰;现代性视野中的打工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秦溪;复杂性视域下的社会工程设计[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f ;福柯主体解构观与多元文化主义比较评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曹洪洋;;为谁写就的讣告?[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12期

2 赵文;;星丛与象征——卢卡契、阿多诺、伊格尔顿的形式观[J];符号与传媒;2011年02期

3 曾艳兵;;理论之后与理论转向[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2期

4 萧莎;;为马克思一辩——评伊格尔顿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2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薛稷;;特里·伊格尔顿批判理论思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黎文;伊格尔顿谈“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N];文汇报;2012年

2 编译 黎文;特里·伊格尔顿谈文学[N];文汇报;2013年

3 余亮;@马克思[N];东方早报;2011年

4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期望及其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主编 盛宁;是起点还是终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姜华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21世纪仍然在场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悲剧:一个不能放下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王一川 梁刚;辩证批判与对话[N];光明日报;2001年

9 马海良(山西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文化的分裂与整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 李君如;为什么要重新讨论马克思“是对的”?[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炜;伊格尔顿的解构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赵光慧;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伦理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4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5 陈春敏;文学·文化·意识形态[D];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冉晓芹;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尤娟;伊格尔顿文化哲学思想的社会批判意义[D];山西大学;2008年

3 文剑;伊格尔顿意识形态论[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丽杰;伊格尔顿文学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帅;伊格尔顿“重建身体话语”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党霄羽;论伊格尔顿的悲剧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苗吉友;后理论:理论的反思与出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全;论伊格尔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9 李永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10 夏露;中文视野下的伊格尔顿[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74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374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5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