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我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5 11:29
【摘要】:摘要数字人才是数字时代第一的战略资源,是出版业升级及满足人们基于数字化需要的关键。而数字出版人才在具备一般数字人才特点的同时,本身还需要拥有复合型、创新持续性等特征。培养适应数字出版业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字出版人才,在发展并形成我国数字经济战略中具有重要的非凡意义。 本文分四章研究我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路径。分析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对于数字化战略重视的宏观大背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认知理论及学习型组织等基于数字人才形成的相关理论,同时结合出版行业、数字技术及其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可能性路径,包括高校主体路径、企业主体路径、社会主体路径和政府主体路径,最终得出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形成适合出版需要的人才结论,即我国应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数字人才培养路径的综合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64.2;G23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霄阳,吴娟;浅谈复合型跨世纪出版人才脱颖而出的途径[J];出版发行研究;1997年06期

2 张辉冠;出版人才社会价值论[J];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08期

3 刘桂欣,赵彦朝,姜玉敏;试论出版人才的培养途径[J];河北学刊;1999年06期

4 余晶;论中国出版社的国际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鲁春梅;;培养高素质出版人才 引领出版前沿[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9期

6 鲁春梅;;培养高素质出版人才 引领出版前沿[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10期

7 于友先;出版产业与出版人才——在苏州大学学术报告会上的演讲[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梁春芳;;关于改革出版教育机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年12期

9 邵益文;;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迫切需要总结和提高[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梁春芳;;转变出版教育培养模式与出版产业发展良性共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建伟;;出版人才的基本素质、特点及评价[A];编辑人才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孟志钢;;新世纪出版人才浅论[A];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编辑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选[C];2001年

3 桂小玲;;论网络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甘师秀;;知识更新是对编辑出版人才的必然要求[A];编辑人才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晓芳;;如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编辑出版人才[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代江滨;;出版人才建设思考[A];编辑人才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百义;;出版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使用[A];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充;;浅谈科技期刊创新型、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田胜立;;数字传媒时代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要求[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10 贺圣遂;;关于科学出版观的思考[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熙涵;启动数字出版人才“蓄水池计划”[N];文汇报;2009年

2 漓江出版社副总编辑 庞俭克;以人为本,建设出版人才队伍[N];文艺报;2010年

3 记者 邵丽蓉;新闻出版人才的就业新动向[N];人才市场报;2009年

4 记者 王玉梅;发展产业首先要造就优秀出版人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晓流;出版人才大挪移[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6 记者 金鑫;上海稳步推进出版人才队伍建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7 杨子菲;实施学习型出版人才的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徐世钢;今年出版人才市场供需错位表现明显[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芸日;云南出版集团开设“出版人讲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中国出版协会主席 于友先;出版人才培养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晗;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的中国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肖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袁琳;中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4 原继东;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的我国出版企业系统成长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曾庆宾;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尹章池;中国出版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赵立涛;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孙洪军;日本出版产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蒋雪湘;产业融合环境下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组织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蒙之;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民营图书出版业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晨阳;我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2 舒凌云;江西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人才供需评价及其供需保障措施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3 吴雪静;人才兴业:出版人才是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D];苏州大学;2007年

4 杨慧娟;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及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夏慧夷;陆费逵的出版思想及其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龚琼芳;当代出版家范用的出版理念[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永星;中部出版集团人才资源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8 普娜;中国出版业产业化背景下的人才发展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榕;北京数字出版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D];北京印刷学院;2013年

10 胡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2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532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6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