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私人复制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9 20:37
【摘要】: 为了个人的目的对他人的作品进行复制,这在传统的著作权法上无疑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发展,私人复制已经超出了当时著作权法所能够容许的范围之内,复印机、家庭录像机的发明把人类带进了电子时代,私人复制还是像印刷时代那样理所当然的属于合理使用吗?人们不禁对此有了疑问,的确相对印刷时代的私人复制其复制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过多的私人复制行为有可能会因此而影响版权人的经济利益,版权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唯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由于版权人的积极斗争基于非商业性的私人复制到底是属于合理使用还是侵犯了版权人的版权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各个国家在立法上也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应,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私人复制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制。而当人类进入了数字技术的时代这种关于私人复制性质的争议更是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的确由于在数字环境下,进行私人复制的成本是相当之低的,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复制出来的复制件的效果也与原件相差不大,因此在网络时代到处都充斥着私人复制行为,一些不享有版权的作品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因此在数字时代版权人因为在经济上可能遭受的损失比起电子时代来更为巨大,如果法律再不对私人复制行为加大力度进行规制,无疑会对以后的文化产业造成巨大的打击。为此版权人再次举起诉讼的大旗向那些提供传播平台的中介商主张侵权责任。可能意识到在数字时代的私人复制的可怕性,如果不对其加大力度进行规制,其引起的破坏作用将是无可估量的。各个国家纷纷调整自己的立法规范并着手研究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才能做到既能保证广大民众对私人复制的使用的合法性,又不致于过份地侵害到版权人的利益。 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私人复制制度的简单介绍及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以此来引进本文的主题。第二部分则是依据传播技术的变迁为顺序重点介绍私人复制在技术变迁的情况下经历着怎样的争议。本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将依次介绍印刷时代私人复制的背景,身处此时代中为何私人复制的作品使用者与版权人之间利益纠纷不大。在电子时代则是以美国的索尼案为重点阐述版权人对这个时代私人复制问题的质疑,最后在数字时代则以美国的Napster案为重点阐述私人复制由合法到侵权及对其的进一步限制。第三部分则分别介绍各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对于私人复制行为到底是否构成侵权的判断标准有何不同。第四部分则介绍我国目前相关部门对于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的态度以及目前我国相关立法规范的不足及其改善。第五部分主要探讨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如何完善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制度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田;张川燕;;从5W模式看网络视频版权侵害问题[J];新闻前哨;2011年09期

2 陈琛;;论作品复制权的取消——来自美国著作权法实践的启示[J];学术论坛;2011年05期

3 陈齐;张建兵;陈静;;销售盗版出版物行为的法律适用[J];中国检察官;2011年10期

4 周子伟;;浅谈网络版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0期

5 孙雷;;网游机器人相关版权问题探讨 评美国“魔兽世界”案[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06期

6 冯晓青;付继存;;著作权法中的复制权研究[J];法学家;2011年03期

7 徐俊;;视觉艺术作品版权侵权的判定——以“重庆大轰炸”版权纠纷案为例[J];知识产权;2011年04期

8 王丽达;;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著作权保护[J];世纪桥;2011年13期

9 冯晓青;胡梦云;;技术变革与著作权法之间的关系——以法律史为基础的理论思考[J];武陵学刊;2011年04期

10 徐飞;;非法篡改软件许可协议构成侵犯著作权罪[J];中国外资;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克;;病毒程序自身复制行为的捕获[A];第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3年

2 杨安进;;与电路板相关知识产权问题[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3 王克;胡金山;罗军;;PC抗病毒系统——PCAVS[A];第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4 赵雪岩;王军;;录音制品复制单位权利保护的几个问题[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陈敬根;;论数字化条件下印刷型科技期刊编辑作品作者权益的法律保护[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程宪宇;;谈谈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A];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王长友;王智敏;;律师在办理网络版权维权业务中证据公证保全的运用——以实践审判案例为视角[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钱巧红;王晓飞;王喜忠;陈文元;王子淑;;绿臭蛙(Rana margaratae)复制带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9 熊延锋;;他山之石-中美专利跨国侵权比较研究[A];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朱慧;;复制技术变迁与版权制度的产生和变革——版权制度利益均衡的调整[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洪祖运;互联网环境下如何走好“平衡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2 杨柳纯;深圳规范大芬村复制行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风痕;版权双刃博弈 产业共赢升级[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姚們;资源信息共享难煞网络版权保护[N];法制日报;2008年

5 吴艳燕;摩托罗拉被诉抄袭手机设计[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陈斯怡;复印图书的“合理使用”边界[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尹训宁;网络文化需求和谐的平衡点[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8 赵艳;临摹作品是否有著作权?[N];中国艺术报;2006年

9 刘复晨;非法复制是典型的小贪大失[N];法制日报;2007年

10 卢凯;打击网络盗版堵死源头最要紧[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东君;数字版权管理的法律限制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周春源;量子保密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蔡祖国;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自由的冲突及其协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徐胜广;自复制在动态组合库里的放大作用[D];山东大学;2008年

5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正生;中国版权制度与版权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徐俊;版权侵权判定[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尤贤;私人复制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书琼;数字环境下私人复制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张凤艳;论网络环境下的私人复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剑;网络环境下音乐著作权保护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金锋;版权“技术措施”保护与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宁静;数字困境: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马靓;浅析侵犯著作权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宇;我国数字信息保存中的版权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程英;论BT技术滥用的侵权责任[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烨;近十五年来国际图联和美国图书馆协会关于数字环境下版权问题声明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6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546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f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