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联盟与阅读共同体——以《新青年》的交换广告为线索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G23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谢明香;王华光;;《新青年》的广告运营及策略定位——从《新青年》广告运营看群益书社的经营之道[J];编辑之友;2010年11期
2 钱理群;;《新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以杂志广告为线索[J];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3 夏晓虹;;晚清报刊广告的文学史意义[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罗智国;;从日记看恽代英对新文化的阅读与反应[J];齐鲁学刊;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师渠;;“五四”后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张黎敏;夏一鸣;;俞颂华与《时事新报》副刊《学灯》[J];编辑之友;2009年11期
3 宋应离;;刊比人长寿——《中国青年》创刊八十五周年的光辉历程[J];出版史料;2008年04期
4 侯丽;;理想社会与理想空间——探寻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空间概念[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4期
5 王哲;;论恽代英早期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的现代意识[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熊焱生;;恽代英精神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4期
7 夏吉英;;论恽代英的新闻贡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3期
8 曾宪明;真情挚爱昭日月——恽代英的两次婚姻生活[J];党史文汇;2000年11期
9 王江君;李衍增;;关于“两个先锋队”问题的历史索源[J];党史文苑;2006年16期
10 黄静婧;;论恽代英青年修养的理论与实践[J];党史文苑;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汪诚国;;试论“常州三杰”精神[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2 王鹏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及心态论析——以恽代英选取社会主义思潮为例[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春满;刘振华;;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4 陈玉;;论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话语创新的自觉(1921—1927)[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颖慧;晚清小说广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文治;鄂豫皖苏区道路:一个民众动员的实践研究(1920-1932)[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杜翠叶;《新潮》月刊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蔡胜;舆论视野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陈光春;制度生成与实践失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向东;中共“一大”至“五大”党员队伍发展壮大的历史考察[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宝端;新潮社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认同[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薛超睿;《小说季报》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4 詹智宏;必要的张力[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秀丽;早期中国共产党与非基督教运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爱国;论刘仁静与少年中国学会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解正勋;五四运动:浪漫主义的中国之旅[D];安徽大学;2007年
8 黄民文;王光祈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张婷婷;近代体育思想的转变与发展(1918-1920)[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江晓峰;第一代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奇生;;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J];近代史研究;2007年01期
2 章清;;五四思想界:中心与边缘——《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的阅读个案[J];近代史研究;2010年03期
3 刘长林;;林德扬自杀的意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王风;;文学革命的胡适叙事与周氏兄弟路线——兼及“新文学”、“现代文学”的概念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01期
5 孟庆澍;;《甲寅》与《新青年》渊源新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2553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553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