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民营图书出版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06:05
【摘要】: 在我国图书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因为诸多历史因素,国有图书出版业在图书产能、品种结构与发行终端上都一时无法满足图书市场的巨大需求,于是首先从图书出版业下游的零售环节出现了第一批民营小型书店和书摊,作为新华书店系统的“补充”力量用以解决广大读者“买书难”的问题。这些小型书店依靠灵活的机制和追逐利润的热情,有一部分逐渐发展成为规模化的民营图书发行公司,及至在2003年获得了“总发行权”,开始与新华书店“平起平坐”。几乎与此同时,更有诸多民营图书发行公司在谋求资本增值的商业理性和“刊布经典”的人文理想之双重因素作用下向图书出版的核心领域——“图书策划”渗透,逐渐诞生了一批在教育出版与大众出版领域富有竞争力的民营图书文化公司,引领了当代教育理念革新与大众阅读的潮流。至2009年,我国民营图书出版业已蔚为壮观,发行领域有民营零售网点11万家,从事图书出版策划业务的民营图书文化公司有3万家,民营图书出版业已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业名副其实的“新兴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民营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图书出版制度变迁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审视,通过对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历史与动因、产业布局与现状、大众出版领域的出版创新、民营图书出版业与国有图书出版业的商业互动、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历史贡献等诸多问题的聚焦来探讨民营图书出版业现象。研究中力求瞻前顾后,经纬交织,从历史的纵向和现实的横向展开全面剖析。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下:第一章是绪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现实背景、主要问题、研究意义、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结合时代背景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历程。第三章采用截面研究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民营图书出版业基本的产业布局,然后重点对策划和发行两大环节中的代表性民营图书公司进行了评介。大众出版的发达程度代表一国图书出版业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民营图书出版业在大众出版领域最为活跃,业绩最为突出,创新了我国图书出版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故第四章专门辟出用以分析民营图书出版业在大众出版领域的商业探索。第五章探讨了民营图书出版业和国有图书出版业的商业互动。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图书出版业和国有图书出版业之关系先后经历了补充、冲突和合作为主要特征的三个重要阶段,民营图书出版业是国有图书出版业革新的重要驱动因素。第六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动因,在广泛的历史情境下对促进民营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多元变量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七章也是本研究最后一章评价和分析了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历史作用、经营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发展路径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图书出版业对于提高我国图书出版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图书出版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缓解图书出版业投资不足,进行图书出版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须有所提升。第七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也着重对一些制约民营图书出版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民营图书出版业未来发展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及其作用有目共睹,然而由于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其在政治地位、社会形象、行业声望甚至媒体建构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由此影响民营图书出版业下一步的发展与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整合的进度和质量,损伤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整体价值。我国图书出版业想要做强做大,就应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规律的原则,释放民间的出版先进生产力,激发民间图书出版原创力,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解决好民营图书出版业的问题。认识是实践的先导,鉴于此,本研究力图把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起来,试图追溯其历史,探究其动因,分析其机制,剖析其本质,明确其作用,讨论其地位,希冀为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和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做强做大,达到“大繁荣”,实现“走出去”有所裨益。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239.2-F
【图文】:

图书出版业,图书出版


分之一在水面上。”6嗣后很多学科和领域都用“冰山理论”来解释一些隐藏在“可见之物”背后起重要作用的“看不见”的那一部分事物。我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也符合这样的特征。如下图1.1所示:如果把我国图书出版业比作一座庞大的冰山,那么国有图书出版业尤其是出版社是这座冰山最上端的部分,他们凸出于海平面之上,代表着我国图书出版在法律意义上的基本布局。然而国有图书出版业数量较少,尤其是出版社全国只有不到600家。与国有出版业相比较,处于海平面之下的还有大量的民营图书出版业企业,尤其是民营图书文化公司。大量的民营图书文化公司参与了图书出版产业的全产业链和一体化运作,而且其数量庞大。可以说,民营图书文化公司除了没有图书出版的名义,拥有的图书出版的一切。由于民营图书文化公司没有出版权,因此我国图书出版业所有的产能最终都是通过图书出版业上游的570余家国有出版社来进行释放,由此助力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在图书出版规模上的“井喷”状态。图1.1中国图书出版业“冰山结构”现状图合合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法 主主主主 主主体 体 黔黔黔黔 黔蘸蘸黝蒸巅瓢瓢纂纂蘸蘸】篡鬓鬓*本图自绘在描述民营图书出版业数量的同时

类图,品牌标志


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公司等。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从事文化艺术类和旅游类图文书籍的策划、编辑、制作和销售。如图3.3,以“紫图(ZITO)”为标志的图书己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业最著名的品牌之一。“紫图”图书在内容、形式和装帧均不断创新,因此成为精品图文书的著名品牌。北京读图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出版了数百种传统文化书籍,“品茶馆”是其开发的知名图书品牌,是茶文化图书市场的主流读物。上海大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迄今为止策划出版的图书约有400余种,形式主要为图文版。大雅文化先后出版了《大雅中国旅行图鉴》《大雅现当代名家游记散文丛书》《大雅中外艺术大师画传丛书》《雅俗中国丛书》《大雅游吟系列》《重读中国系列》《中国经典名著系列》《大雅红楼文化丛书》和《大雅轻小说》等图书,内容涉及文化、艺术、历史、人文、旅游和文艺小说等领域。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公司依托《传奇》《风尚》《奇趣大自然》等独家影视资料,编著了人文、历史和法制等诸多领域的优质图文图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荣毅;畅销书时代来了吗?![J];出版参考;2004年25期

2 任淑杰;;成为“畅销书作家”的“制造者”[J];出版参考;2008年Z1期

3 刘翠霞;;畅销书的文化批判——大众文化传播视野里的畅销书及畅销书时代[J];出版广角;2002年10期

4 汉初;;美术图书出版领域中的“啃老”[J];美术观察;2010年06期

5 张文红;;蓦然回首 书事流金——近30年中国大陆畅销书出版与阅读分析[J];出版广角;2008年10期

6 柳西鸣;;畅销书:“眼球经济”的亮点[J];出版广角;2002年10期

7 杨虎;;畅销书运作中的五种常用营销策略[J];出版广角;2003年08期

8 ;康佳方正携手进军移动数字出版领域[J];个人电脑;2007年07期

9 ;微博书为何长不大?[J];出版参考;2011年21期

10 高欣;“畅销书时代”话营销[J];编辑学刊;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东发;卞卓舟;;新媒体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胡昌华;;数字出版发展的几个向度[A];出版科学探索(第8辑)[C];2008年

3 卞葆;;抵制知识欺骗,加强编辑自律[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程飞;;中国图书市场计算机畅销书调研与运作探析[A];出版业调查报告——第四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4年

5 马美著;;入世与地方出版社的发展[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6辑[C];2003年

6 蔡克难;;试论科技类图书编辑的培养[A];论责任编辑的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C];2000年

7 张峰;;数字化出版与出版数字化[A];中国编辑研究(2005)[C];2005年

8 蔡学俭;;刘杲及其《出版笔记》[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9 刘琼;;千里马何来——试论编辑人才的培养[A];编辑人才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段勇;;学报编辑业务网络化[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缪宏才(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转型需要攻克的五个问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2 记者 朱音;中美将在语言类出版领域深化交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廖小珊;郑铸东:打造数字发行领域的“空中超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4 付明;纵深发展忙“瘦身” 跨国并购拓市场[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许潞;童书数字化时代何时到来?[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为民;少儿社欲启“听书”市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甄西;老牌社下滑 中小社凸显生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丁文;推动两国深化出版领域交流与合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9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执笔人 杨毅;少儿畅销书进入多元时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10 记者 陈炜敏;我省非遗出版物受关注[N];济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蒙之;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民营图书出版业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易图强;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庆勇;穿行在艺术女神与经济巨人之间[D];吉林大学;2012年

4 孙宇;医学出版社系统环境分析与定位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5 胡誉耀;我国出版集团公司治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李霄;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潘文年;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袁琳;中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9 王鹏涛;读者信任视角下的出版品牌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马德永;国际传媒集团的成长与变革[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成芳;从2011年开卷畅销书排行榜看畅销书的选题策划[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2 邓飞燕;2000年至2008年中国大陆畅销书特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毛蓉蓉;新世纪以来文学类畅销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娅南;21世纪以来我国生活类畅销书的出版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5 林淼;图书传播策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李晓舒;中国新动漫出版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武将;插图与载体之间的关系[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8 陈银霞;教辅图书出版的现状和未来走向预测[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笑宇;论我国出版法律监管[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黎;现状与展望:新时期英语图书出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9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729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d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