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我国手机文学出版物的用户接受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20:09

  本文关键词:我国手机文学出版物的用户接受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移动出版发展的如火如荼,移动出版是基于移动互联网,通过特定信息系统,以手机、iPad、iPhone及各种电子阅读器等手持终端向用户呈现的一种新媒体服务。《易观国际》的分析报告显示,预计到2015年年底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有可能突破8亿,其中手机出版物用户的渗透率将达到50%,用户数预计达到2.5亿人,手机阅读时代正在到来。2014年CNNIC发布了《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手机文学出版物阅读用户已达3.5亿。由于移动出版包含的领域众多,所以本文研究的对象限定在手机文学出版物。在基于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笔者以手机文学出版物用户接受行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借助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的方式,以技术接受模型为本研究的基础模型,结合心理学中的承诺理论,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理论和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构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模型。通过增加新的变量,运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和AMOS软件,统计分析了手机文学出版物用户的使用行为和接受行为影响因素,从而修正了关于手机文学出版物用户接受行为的假设模型。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手机文学出版物的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以后的手机文学出版商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参考性建议,提高手机文学出版物用户的阅读体验,推进手机文学出版系统在用户中的普及,为我国手机文学出版物的发展和传统出版业的转型提供建设性的理论参考。本研究从用户角度出发,以传播学的视野对手机文学出版物的用户接受行为进行了考察研究。首先,本研究对手机出版、手机文学出版物的概念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手机文学出版发展的内外部动因及其在国内的使用状况,同时从传播学角度对手机文学出版物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在对国内外关于用户技术接受模型经典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手机文学出版物的用户接受行为的假设模型,并对研究模型中的变量关系提出了相关假设。最后运用SPSS21.0对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用AMOS软件验证假设模型的拟合度,结果发现,本研究假设的对手机文学出版物用户接受行为产生影响的六个因素中,只有感知易用、感知价值和情感承诺对用户使用意向产生了直接的正向影响,并得出手机文学出版物用户对于文学作品美感的追求而弱化其有用性、强化其易用性的结论。内容质量和受众创新性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系统质量和感知有用性对于感知易用性有正向影响。本研究的创新点在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用户的创新特征、情感承诺、感知价值、内容质量和系统质量等变量与用户的使用意向正相关,从而得出与用户的接受行为成正向影响。通过从用户角度对手机文学出版物进行研究,不仅填补当下对手机文学出版物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一区空白,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手机文学出版物,同时还能为把握手机文学出版物的发展趋势,以及为手机文学出版商提供合理性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手机文学出版物 用户 接受行为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37.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6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2
  • 1.2.1 手机文学出版物研究现状16-19
  • 1.2.2 用户媒介接受行为的相关研究述评19-22
  • 1.3 研究步骤及框架22-24
  • 1.3.1 研究步骤22-23
  • 1.3.2 研究框架23-24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24-26
  • 1.4.1 研究方法24-25
  • 1.4.2 研究创新点25-26
  • 第二章 我国手机文学出版物概述及用户接受行为概念26-39
  • 2.1 手机文学出版物概述26-34
  • 2.1.1 手机出版和手机出版物的概念26
  • 2.1.2 手机文学出版物的概念26-27
  • 2.1.3 手机文学出版物的分类27-29
  • 2.1.4 手机文学出版物发展的起源29-30
  • 2.1.5 手机文学出版物的特点30-34
  • 2.2 用户接受行为的概念34-35
  • 2.3 用户接受行为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35-39
  • 2.3.1 技术接受模型的发展历程35-37
  • 2.3.2 相关理论37-39
  • 第三章 手机文学出版物用户接受行为的研究设计39-52
  • 3.1 深度访谈中的影响因子提取39-43
  • 3.1.1 深度访谈的实施39-40
  • 3.1.2 受访者对于手机文学出版物的认知40-41
  • 3.1.3 受访者对于手机文学出版物的态度41-42
  • 3.1.4 受访者对于手机文学出版物的接受行为42-43
  • 3.2 研究假设43-46
  • 3.2.1 系统质量、内容质量、用户创新性与感知易用性、有用性的关系43-44
  • 3.2.2 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与用户使用意向的关系44
  • 3.2.3 社会影响、沉浸体验、感知价值、情感承诺与使用意向的关系44-46
  • 3.2.4 使用意向与用户接受行为的关系46
  • 3.3 假设模型的构建46
  • 3.4 调查实施46-52
  • 3.4.1 变量的操作化定义47-49
  • 3.4.2 问卷设计49-50
  • 3.4.3 调查实施50
  • 3.4.4 统计方法50-52
  • 第四章 我国手机文学出版物的用户接受行为研究分析52-80
  • 4.1 样本的人.统计学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52-56
  • 4.1.1 样本中的男性用户比例和女性用户比例差距缩小53
  • 4.1.2 以年轻用户为主53-54
  • 4.1.3 用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54-55
  • 4.1.4 样本的职业以学生和白领上班族为主力军55
  • 4.1.5 样本的收入水平以无收入和中等收入为主55-56
  • 4.2 样本对手机文学出版物的实际使用形态统计及分析56-61
  • 4.2.1 样本的使用年限集中于一年以下和三年以上56-57
  • 4.2.2 样本的使用时间集中于一小时以下57-58
  • 4.2.3 样本的使用频率集中在每天一到五次58
  • 4.2.4 样本获取内容的途径主要通过手机客户端下载58-59
  • 4.2.5 样本平均月消费主要在五元以下59-60
  • 4.2.6 样本的使用时间主要在睡前60
  • 4.2.7 样本对内容的选择类型以中外名著、当代文学为主60-61
  • 4.2.8 样本的操作行为以随意浏览为主61
  • 4.3 信度和效度分析61-63
  • 4.3.1 信度分析61-62
  • 4.3.2 效度分析62-63
  • 4.4 因子分析63-68
  • 4.5 相关性分析68-71
  • 4.5.1 使用意向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69-70
  • 4.5.2 内容质量、用户创新性、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的相关分析70
  • 4.5.3 系统质量、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的相关分析70-71
  • 4.5.4 使用意向与接受行为的相关分析71
  • 4.6 回归分析71-77
  • 4.6.1 使用意向和其他假设因子的回归分析71-74
  • 4.6.2 以感知有用性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74-75
  • 4.6.3 以感知易用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75-76
  • 4.6.4 以接受行为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76-77
  • 4.7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分析77-80
  • 第五章 手机文学出版物用户接受行为的研究结论分析80-95
  • 5.1 手机文学出版物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80-90
  • 5.1.1 情感承诺对使用意向的影响81
  • 5.1.2 用户感知价值对使用意向的影响81-83
  • 5.1.3 用户的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向的影响83-85
  • 5.1.4 系统质量对于感知易用性的影响85
  • 5.1.5 感知易用性对于感知有用的影响85-87
  • 5.1.6 感知有用性对于使用意向的影响87-88
  • 5.1.7 内容质量对于感知有用性的影响88-89
  • 5.1.8 用户的创新性特征对于感知有用性的影响89-90
  • 5.1.9 使用意向对于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90
  • 5.2 我国手机文学出版物发展的建议90-95
  • 5.2.1 以都市青年为目标用户90-91
  • 5.2.2 培养用户对于手机文学出版物的情感承诺91
  • 5.2.3 增加手机文学出版物的创新元素91-92
  • 5.2.4 提高手机文学出版物的内容质量92
  • 5.2.5 加强系统的标准化建设92-93
  • 5.2.6 制定合理的手机文学出版物定价93-95
  • 第六章 结语95-104
  • 6.1 手机文学出版物用户的接受行为与需求满足分析95-99
  • 6.1.1 用户对于手机文学出版物的情感承诺凸显95-96
  • 6.1.2 优质内容的文学出版物受到用户青睐96-97
  • 6.1.3 操作系统的更新换代是提高用户体验度的依据97-98
  • 6.1.4 降低阅读成本是促进用户接受行为的主要因素98
  • 6.1.5 用户的创新性特征有助于提高感知有用度98-99
  • 6.2 研究总结99-101
  • 6.2.1 研究总结99-100
  • 6.2.2 研究创新点100-101
  • 6.3 研究局限和不足101-102
  • 6.4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102-104
  • 致谢104-105
  • 参考文献105-110
  • 附录110
  • 附录一 深度访谈提纲110
  • 附录二 手机文学出版物的用户接受行为研究调查问卷110-116
  •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6-1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好;;商务通像月饼[J];每周电脑报;2002年04期

2 杨永清;张金隆;李楠;杨光;;近距离移动支付用户接受行为研究:基于消费者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02期

3 赵昆;;信息技术用户接受模型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王安营;宣传经费可有可无吗?[J];中国邮政;2000年02期

5 杜健;曾宇容;吴晓波;李杰;;新兴在线软件服务的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许亚锋;陈卫东;叶新东;王麒;;用户接受未来课堂的影响因素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7 孙建军;李君君;;基于TAM/TTF整合的电子商务用户接受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20期

8 胡安安;姜江;黄丽华;;基于信息技术用户接受理论的ERP系统实施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8期

9 ;NT群集的比较[J];中文信息;1998年01期

10 秦卓;;云计算行业应用实践[J];电信网技术;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邹大斌;“绿色IT”理念被用户接受[N];计算机世界;2008年

2 张惠萍 记者  曲静;今年重点查处7种垄断行为[N];黑龙江日报;2006年

3 记者 程必忠;坐堂收费者 下课[N];重庆商报;2000年

4 孙永杰;简化IT趋热 用户接受是关键[N];中国电子报;2008年

5 高级咨询师 李辉;大红大紫尚待时日[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臻;我国手机文学出版物的用户接受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泽;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贺佳莹;微博客用户接受模型及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李杰;新兴在线软件服务的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王佳琦;图书馆微博的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杨楠;基于UTAUT模型的SNS服务用户接受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昌根;O2O模式下电子商务用户接受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手机文学出版物的用户接受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81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6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