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新全球化视野下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的产品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16:45
   新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科技、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因素在国际交往中不断冲突、融合。强大的文化传播能力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作为科研成果的载体,科技期刊及其相关产品“走出去”是我国参与新全球化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和路径。本文首先在综述分析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互联网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不同于传统科技期刊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科技期刊产品”的概念,认为科技期刊产品是科技出版产业的核心,而科技出版产业的发展为产品优化提供了需求和支撑。其次从科技期刊产品和产业的双重视角出发,对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的现状从现阶段成果、产业相关要素和产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的产品策略存在产品定位不明确、产品开发能力低、产品组合不够丰富、未能打造产品品牌等方面的不足。再次,结合国内国外科技期刊产品“走出去”的典型案例,分析归纳了典型国际化科技期刊的产品特点及其所采取的产品策略和保障措施,同时对新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产品“走出去”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我国科技期刊产品“走出去”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遇,提出相应的措施。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应强化产品意识,加强科技期刊产品开发,在产品定位上应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国际化科技期刊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要适应其定位;(2)产品组合包括内容的组合和形态的组合,在产品组合上需大力开发数字化产品、建设平台及数据库;(3)在产品开发上除了选题的多角度,还应提供除期刊本身外的多样化服务,并通过系列化、特色化发展打造品牌;(4)加强科技期刊产业人才队伍、市场运行、数字出版等建设,保障科技期刊产品策略的实现。在本文中,笔者力求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吸取优秀个案的成功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全方位探讨我国科技期刊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产品策略。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239.26
【部分图文】:

科技期刊,产品层次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的科技期刊,通常仅有纸质的印刷本一种产品形式。随着互联网和数用,围绕科技期刊出版发展出很多产品,如依托一个或者多个科技期的网站、数据库等,有的并不直接对应一种期刊,也不仅仅是纸质期数字转换。可见,科技期刊产品是科技出版活动的成果,数字化条件产品的内涵和形式比以往更丰富,不再仅仅是一本期刊。结合上述讨论,将科技期刊产品界定为:科技期刊产品指的是基于一、可满足消费者科学技术需求的出版物本身及其延伸服务,内容上包科技成果、科技信息等,形式上包括纸质版期刊、数字化期刊产品、平台、科技出版数据库等,提供的相关一切延伸服务包括针对读者提询、浏览、打印等、针对作者提供的优先发表和增值服务等及针对某市场信息咨询、处理方案等。根据科技期刊的用户价值层级,将其产图 2-1,并据此将科技期刊产品划分为如图 2-2 所示的四大类:

期刊,港澳台,科技期刊,简报


述两个标准来衡量我国科技期刊的“走出去”效果。技期刊被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情况时代,学术研究往往需要更多信息整合的相关服务,学常以整合资源的数据库为检索工具。一本期刊能否走向,与其是否加入国际权威数据库有很大联系。笔者主要选对象,考查我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的数量状况。中期我国科技期刊从 80 种增长为 200 种,十一届三中全会刊的快速增长期,数量达到 2800 多种,之后逐年基本上底,我国科技期刊达 5052 种,其中基础科学类、应用技1559 种、2297 种、1196 种。[1]相较于数量的快速增加,中力提升经历了很长的历程,1987 年中国期刊加入 SCI 的 种。到 2017 年底,我国科技期刊被这两大检索系统收录 为 2001~2017 年我国被 SCI 和 EI 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数量

期刊,SCI期刊,计量指标,港澳台


收录中国科技期刊 132 种;SSCI 收录中国科技期刊 2 种;Scopus 收录中国科技期刊640 种。以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为标准,我国科技期刊进入国际市场的数量历年来整体呈增长趋势,但是“走出去”的期刊数量在我国科技期刊总数中所占比例不高,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1.2 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被引用频次和影响因子显示该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及业界影响力。1976 年起,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SCI基础上推出期刊引用报告JCR(journal citationreport),通过统计数据展示一本期刊的被引用情况、发表论文数量及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情况。其中①被引频次的高低,可以反映一篇论文在其研究领域内的影响力大小,被引频次越高说明这篇论文被同行的认可程度越高,学术水平越高;②根据 JCR可以计算一本期刊的影响因子 IF(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越高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高。图 3-2 和表 3-2 为近年我国科技期刊的这两项指标状况及其与国际平均/最高水平期刊的数据比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丽;朱长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J];涟钢科技与管理;2009年03期

2 肖丽;;加强科技期刊建设 促进科技创新[J];涟钢科技与管理;2006年06期

3 ;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J];涟钢科技与管理;2009年02期

4 任胜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科学通报;2019年33期

5 罗晓惠;陈嘉睿;;柱形及折线函数彩图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年36期

6 裘伟廷;;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刍议[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04期

7 孙涛;;关于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首先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9年06期

8 丁佐奇;;科技期刊与智库功能融合及互动发展研究[J];编辑学报;2019年06期

9 李琳;吴国云;游小菊;王杨;;在线知识付费对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建设的启示[J];编辑学报;2019年06期

10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管;李寿荣;郑植友;谭广鑫;;新媒体背景下体育科技期刊与微信公众号融合发展的实践与反思——以体育学评论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2 宛小燕;周婷;李亚茜;;“双一流”背景下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关系的思考——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期刊为例[A];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机遇与挑战——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C];2017年

3 余子真;李建明;;浅谈媒体融合发展对科技期刊的影响[A];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机遇与挑战——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C];2017年

4 李冠;阮刘青;;关于提高国内非SCI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探讨——以《Rice Science》为例[A];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机遇与挑战——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C];2017年

5 郭盛楠;齐淑兰;王晓红;杨立丽;朱琦;孟醒;;充分发挥科技期刊传播真实科研成果的把关作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机遇与挑战——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C];2017年

6 谢飞凤;季群;赵瑞;韩瀚;代莹莹;陈子康;金齐琪;陈开地;;“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A];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机遇与挑战——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C];2017年

7 张航;;行业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思考[A];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机遇与挑战——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C];2017年

8 吴婷;王晴;王跃;;精准和专业化的服务是科技期刊网站的生命[A];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机遇与挑战——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C];2017年

9 袁秀红;;科技期刊与科学诚信建设[A];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机遇与挑战——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之路[C];2017年

10 齐胜涛;丁力;王洪娟;杨秀敏;王丽斌;;电力科技期刊几种常见技术论文的写作方法[A];第13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科技期刊与学术出版规范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天琪;科技期刊不应重“外”轻“内”[N];中国科学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潘希;科技期刊打响诚信“保卫战”[N];中国科学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邱晨辉;人情论文将部分科技期刊推入恶性循环[N];中国青年报;2012年

4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 戴国强;为建设世界科技期刊强国砥砺奋进[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

5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正局长级) 刘兴平;吹响争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集结号[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王坤宁;打造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未来可期[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

7 实习记者 代小佩;科技期刊“走出去”,出版平台得先有国际范[N];科技日报;2018年

8 本报评论员;整治科技期刊乱象刻不容缓[N];科技日报;2018年

9 实习记者 代小佩;打造一流科技期刊,还需多方发力[N];科技日报;2018年

10 本报评论员;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未来可期[N];科技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志军;面向数字化的科技期刊出版业务流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珏;我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欣妍;新全球化视野下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的产品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薛刚;CATAS科技期刊信息服务市场推广策略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3 祖宏悦;基于读者感知视角的网络化科技期刊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4 杨杲;基于复杂网络科技期刊引用分析的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5 许开民;河南省科技期刊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唐颖;中国近代科技期刊与科技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初琦;在线科技期刊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5年

8 熊俊龙;花卉科技期刊品牌化经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高莉萍;基于语料库的中外英文科技期刊摘要部分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寇蕾蕾;基于生命周期模型的科技期刊起源数据语义管理[D];山西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18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818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4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