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在传统出版领域的应用探索和研究
本文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在传统出版领域的应用探索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准确更加迅速,也更像一颗爆炸的“原子弹”迅速覆盖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种新的媒介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全新的改变。传统出版业在数字时代的冲击下,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各种改变,数字出版的出现,互联网的兴盛,对传统出版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传统出版业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而会以其他形式存在。本论文正是基于数字时代的新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来对传统出版业新的存在形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传统出版物的设计表达和研究,通过对增强现实技术环境下的传统出版物的形态、设计语言要素及国内外案例的认真探讨和分析来寻找出新技术环境下的传统出版设计所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创新思路,力求为传统出版设计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开拓出全新的思路。 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整篇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概括性的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部分:阐述增强现实技术和传统出版的概念,相关理论,历史及发展现状,并从传统出版的时代背景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解析增强现实技术在传统出版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第三部分:对增强现实技术环境下的传统出版物的概念、基本样态和特征进行阐述,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探索研究这种新技术环境下的传统出版物存在的意义和问题所在; 第四部分:通过对增强现实技术环境下的传统出版物的设计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系统性和整体性、规范性和功能实用性和技术性、视觉艺术性几个方面来探讨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出版业结合的有效方法和发展方向; 第五部分:从形式的创新、科技的创新和理念的创新三大视角来对设计师提出新的要求; 第六部分:设计实践——以增强现实技术环境下的儿童识字卡片设计为例; 第七部分:总结全文,并对未来新技术环境下的传统出版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和设想。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 传统出版 阅读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3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9-10
-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1.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3.1 西方国家研究及应用现状11-12
- 1.3.2 我国研究及应用现状12
- 1.4 课题使用的研究方法、涉及的领域12-13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阐述13-24
- 2.1 增强现实技术13-17
- 2.1.1 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13-14
- 2.1.2 增强现实技术出现的时代背景14-15
- 2.1.3 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现状15-17
- 2.2 传统出版17-21
- 2.2.1 传统出版的概念17
- 2.2.2 传统出版的发展历史17-20
- 2.2.3 传统出版的发展现状20-21
- 2.3 增强现实技术在传统出版领域应用的可行性21-24
- 2.3.1 传统出版存在的问题21
- 2.3.2 数字媒体时代对传统出版领域的影响21-22
- 2.3.3 用户阅读行为和心理的变化22-24
- 第3章 增强现实技术在传统出版领域中应用的阐述24-38
- 3.1 增强现实技术在传统出版领域中的应用的界定24-34
- 3.1.1 概念24-25
- 3.1.2 “增强现实图书”的基本样态和特征25-28
- 3.1.3 具体案例的分析28-33
- 3.1.4 应用结果33-34
- 3.2 “增强现实出版物”对比传统出版物所体现的优势34-36
- 3.2.1 动态性34-35
- 3.2.2 交互性35
- 3.2.3 趣味性35
- 3.2.4 营销策略35-36
- 3.2.5 经济性36
- 3.3 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出版结合存在的问题36-38
- 第4章 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出版结合的设计方法38-45
- 4.1 人与书、人与虚拟现实物关系的建立38-41
- 4.1.1 人与书的关系38-39
- 4.1.2 人与虚拟物的关系39-40
- 4.1.3 书与虚拟物的关系40
- 4.1.4 构建一座人、书、虚拟物之间沟通的桥梁40-41
- 4.2 交互性的建立41-42
- 4.3 增强现实技术给阅读带来多感官的刺激42-43
- 4.3.1 听觉的表达42-43
- 4.3.2 视觉的表达43
- 4.3.3 触觉的表达43
- 4.4 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出版结合对设计师提出新要求43-45
- 第5章 设计实践45-53
- 5.1 儿童识字卡片设计的前期调研45-47
- 5.1.1 用户的分析45-46
- 5.1.2 当前儿童识字卡片的设计分析46-47
- 5.2 增强现实技术与儿童识字卡片结合的概述47
- 5.3 增强现实技术在识字卡片设计中的应用方案47-50
- 5.4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儿童识字卡片中存在的问题50-51
- 5.5 增强现实技术的识字卡片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探索51-53
- 第6章 结语53-57
- 参考文献57-59
- 致谢5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5 许康;赵爽峰;张晶晶;;试探整合建筑美术与三大构成的实效性[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6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任岩;;甘肃安多藏族民居装饰图纹的构成形式[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Ⅱ)——面对梁丽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王永盛;;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斌;;网络民主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体斌;;三网融合双向进入最优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菲;现代包装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杨天问;当代工笔花鸟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文锦;安徽民间装饰图案的应用价值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蒋璐璐;平面广告图形设计视觉创新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在传统出版领域的应用探索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8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