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中国风》杂志议程设置效果研究(2016-2017)

发布时间:2020-10-20 17:56
   随着世界局势变化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媒体市场发展迅速,实力越来越强,在全球媒体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推行“软实力外交”,不断提升自身国家形象,中国媒体包括刊物、广播、电视等在对外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提升自己的国家形象,中国媒体发行了俄文版的刊物——《中国风》杂志。这是一份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推出的刊物,它从2014年始成为《俄罗斯报》的附刊,读者数量增多,受众范围扩大。研究《中国风》的内容以及对读者产生媒体效果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在跨文化对话中了解正面树立国家形象的方式。本论文重点研究了《中国风》杂志的议程设置效果,借助议程设置理论、导向需求的概念,考察了受众对中国的态度。本文对《中国风》杂志的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究了俄罗斯读者的议程、导向需求、对中国以及对本刊物的态度,探讨了受众的导向需求、态度与媒体议程设置之间的相对性关系。研究发现,受众议程和媒介议程之间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我们在做对比分析时,把所有的受访者分为两类:议程相对性高的受访者和议程相对性低的受访者。我们发现,这两类受众的导向需求存在很大区别,包括他们的个人卷入、感知知识和实际知识,同时也考虑到了受众对杂志的态度。另外,我们还发现,议程相对性高的受访者对中国拥有更加积极的评价,他们通过《中国风》了解中国偏正面和偏中立的方面。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37.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软实力与国家形象
        二、媒介效果与国家形象
    第三节 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
        一、理论基础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内容框架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假设
    第三节 样本选择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深度访谈法
第三章 研究发现
    第一节 《中国风》的内容分析
    第二节 《中国风》读者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一、问卷调查对象属性描述
        二、媒介议程与受众议程分析
        三、受众的导向需求
        四、议程相对性高与议程相对性低的受访者对比分析
    第三节 《中国风》读者深度访谈结果
        一、议程相对性高的受访者的导向需求
        二、议程相对性低的受访者的导向需求
        三、被访者的相关建议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中国风》议程设置效果与受众的关联性
        一、《中国风》议程设置功能
        二、受众议程程度与其对《中国风》态度关联性
        三、受众对中国的态度与受众议程相对性
    第二节 《中国风》议程设置效果的实现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风》受众调查问卷
附录二: 深度访谈调查提纲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欣 邹建敏;失语的中国风———符号学视野下的本土设计[J];艺术科技;年期

2 王慧敏;;17~18世纪西方家具设计的“中国风”[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李赛铱;杰仔;;舞出中国风[J];尚舞;2009年03期

4 周美彤;;“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教学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7年23期

5 袁文怡雪;;浅析现代女性服饰“中国风”的重要性[J];西部皮革;2018年04期

6 李严;;“中国风”流行音乐的艺术特征研究[J];音乐创作;2018年03期

7 赵艳芳;;解读“中国风”流行音乐[J];戏剧之家;2018年10期

8 何丙瑞;;论“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特征及其教育价值[J];艺术评鉴;2018年09期

9 ;最美不过中国风!十大旅行地,你最中意哪一个?[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年05期

10 王赛;;维密秀刮起中国风背后有玄机[J];纺织服装周刊;2016年4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俊;早期现代欧洲“中国风”视觉文化[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2 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Chugunova Alisa;《中国风》杂志议程设置效果研究(2016-2017)[D];南京大学;2018年

2 李博文;来自宫廷的世俗风情[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3 蒋莼淳;从符号至于情韵的会通[D];苏州大学;2017年

4 李晓庆;“中国风”歌曲歌词对古典诗词的传承[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年

5 黄合欢;“中国风”与十八世纪英国的观看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邵东平;“中国风”歌曲与古典诗词[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7 廖玮;“中国风”流行音乐歌词对初中生言语文化的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洁;关于“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文化批评[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芳智;方文山“中国风”歌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杨钢;酒吧设计的“中国风”探析[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8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848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d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