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读书》杂志 ——精英文化传播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20:42
《读书》的传播者和受传者基本上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喜欢读书,关心新知识、新思想,关注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传播模式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上下传播,主要是以知识分子自身所具有的信息的质和量为判断标准,从高到低、从多到少的进行传播,以启蒙为主要特点。另一种是平行传播,是作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以知识互换和交流为主要特点。两种传播交叉进行,使得《读书》杂志成为一个有利于学术互动的百家争鸣的知识分子公共领域的讨论空间。《读书》坚持和贯彻了“以书为中心的的思想评论刊物”的定位和“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的宗旨,三十年来《读书》历任四代主编,各有办刊风格和特点,但主要可以归纳为出版家办刊和学者办刊两种办刊风格。以时间上来看,《读书》在这两种办刊风格之间的选择探索呈现出以下脉络:出版家办刊——学者办刊——出版家办刊。体现到传播内容上则各有侧重点,1996年之前《读书》的传播内容是以文学、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领域为主的文化闲谈和思想清议。1996年到2007年8月,是以经济、政治、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为主的学术性较强的...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精英文化、精英文化传播和《读书》杂志概况
1.1 精英文化、精英文化传播
1.1.1 精英、精英文化和知识分子的关系
1.1.2 精英文化传播
1.2 《读书》简介
1.2.1 《读书》是典型的精英文化传播媒介
1.2.2 《读书》大事记
第2章《读书》杂志的传播学解读
2.1 《读书》的传者和受者以及他们之间传播类型分析
2.1.1 《读书》的传播者
2.1.2 《读书》的传播对象
2.1.3 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传播模式
2.2 《读书》的传播内容分析——守常和创新
2.2.1 稳定的栏目设置和架构,特色专栏的灵活穿插
2.2.2 简洁、雅致的装帧设计风格,兼顾活泼的因素
2.2.3 在变化中坚持广告的格调与品位
2.3 《读书》传播内容侧重点的变化——探索、不足及原因
2.3.1 学者办刊风格的探索和传播内容重点的转换
2.3.2 学者办刊风格探索存在的不足
2.3.3 传播内容变化的时代原因
2.4 自我传播——自省:知识分子对自身的永恒观照
2.4.1 知识分子话题
2.4.2 教育问题话题
2.4.3 对《读书》杂志自身的讨论
第3章 《读书》的成功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3.1 读书的成功经验
3.1.1 良好的办刊文化积淀和创办资源
3.1.2 保持独立性
3.1.3 重视生存之道——编辑应该是政治观察家
3.1.4 重视营造知识分子的归属感——编辑也应该是社会活动家
3.2 时代的挑战和建议
3.2.1 市场带来的竞争力的思考
3.2.2 网络的广泛应用对《读书》的压力
3.3 压力竞争下的《读书》杂志生存建议
3.3.1 保持和加强《读书》独特的市场定位
3.3.2 坚持"中等程度及以上知识分子"的读者定位
3.3.3 建立读者俱乐部,尝试多元化经营模式,做大《读书》品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代编辑手记[J]. 汪晖,黄平. 读书. 2007(05)
[2]读书类期刊在编辑中如何体现思想文化品位[J]. 冯海燕,陈莉霖. 湖北社会科学. 2006(10)
[3]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矛盾探源[J]. 王立红. 北方论丛. 2005(06)
[4]精英文化在大众文化时代的生存策略[J]. 潘黎勇.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5]报纸媒体“读书”类专刊的价值取向[J]. 杨芳芳. 零陵学院学报. 2004(09)
[6]《读书》,何去何从[J]. 曹红蓓,孙冉. 新闻周刊. 2004(31)
[7]传者与传媒——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大众传媒话语权的争取[J]. 蒋晓丽.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5)
[8]创造与再创造——论诺·弗莱的精英文化理论[J]. 易晓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9]情有独钟说《读书》[J]. 路景云. 新闻出版交流. 2000(01)
[10]《读书》起步那几年……深层记忆里抹不去的人和事[J]. 陈原. 读书. 1999(04)
本文编号:2983561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精英文化、精英文化传播和《读书》杂志概况
1.1 精英文化、精英文化传播
1.1.1 精英、精英文化和知识分子的关系
1.1.2 精英文化传播
1.2 《读书》简介
1.2.1 《读书》是典型的精英文化传播媒介
1.2.2 《读书》大事记
第2章《读书》杂志的传播学解读
2.1 《读书》的传者和受者以及他们之间传播类型分析
2.1.1 《读书》的传播者
2.1.2 《读书》的传播对象
2.1.3 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传播模式
2.2 《读书》的传播内容分析——守常和创新
2.2.1 稳定的栏目设置和架构,特色专栏的灵活穿插
2.2.2 简洁、雅致的装帧设计风格,兼顾活泼的因素
2.2.3 在变化中坚持广告的格调与品位
2.3 《读书》传播内容侧重点的变化——探索、不足及原因
2.3.1 学者办刊风格的探索和传播内容重点的转换
2.3.2 学者办刊风格探索存在的不足
2.3.3 传播内容变化的时代原因
2.4 自我传播——自省:知识分子对自身的永恒观照
2.4.1 知识分子话题
2.4.2 教育问题话题
2.4.3 对《读书》杂志自身的讨论
第3章 《读书》的成功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3.1 读书的成功经验
3.1.1 良好的办刊文化积淀和创办资源
3.1.2 保持独立性
3.1.3 重视生存之道——编辑应该是政治观察家
3.1.4 重视营造知识分子的归属感——编辑也应该是社会活动家
3.2 时代的挑战和建议
3.2.1 市场带来的竞争力的思考
3.2.2 网络的广泛应用对《读书》的压力
3.3 压力竞争下的《读书》杂志生存建议
3.3.1 保持和加强《读书》独特的市场定位
3.3.2 坚持"中等程度及以上知识分子"的读者定位
3.3.3 建立读者俱乐部,尝试多元化经营模式,做大《读书》品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代编辑手记[J]. 汪晖,黄平. 读书. 2007(05)
[2]读书类期刊在编辑中如何体现思想文化品位[J]. 冯海燕,陈莉霖. 湖北社会科学. 2006(10)
[3]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矛盾探源[J]. 王立红. 北方论丛. 2005(06)
[4]精英文化在大众文化时代的生存策略[J]. 潘黎勇.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5]报纸媒体“读书”类专刊的价值取向[J]. 杨芳芳. 零陵学院学报. 2004(09)
[6]《读书》,何去何从[J]. 曹红蓓,孙冉. 新闻周刊. 2004(31)
[7]传者与传媒——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大众传媒话语权的争取[J]. 蒋晓丽.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5)
[8]创造与再创造——论诺·弗莱的精英文化理论[J]. 易晓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9]情有独钟说《读书》[J]. 路景云. 新闻出版交流. 2000(01)
[10]《读书》起步那几年……深层记忆里抹不去的人和事[J]. 陈原. 读书. 1999(04)
本文编号:2983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98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