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抗战时期商务印书馆“复兴国语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20:18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民族主义知识分子以实际行动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构建独立的民族国家。教科书是国民接受教育的主要工具,是培育新型国民的重要资源,而国语教科书对传播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力量、提升民族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国语教科书成为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宣传民族思想的主要阵地。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久负盛名的出版机构,在近现代教科书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蓄意破坏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炸毁了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随即进行重建,并出版了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复兴国语教科书”,以此纪念商务复兴、助力民族复兴。其出版是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的驱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爱国知识分子的推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其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及时代赋予的“复兴”责任,“复兴国语教科书”成为研究抗战时期民族认同思想的重要资源。在“复兴国语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编写者注重从侵略与反侵略的角度、民族荣光与民族复兴的角度书写民族认同,传播民族思想,对战时民族认同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复兴国语教科书”中的侵略与反侵略主要通过民族苦难和民族归属两个方面展现:通过概述帝国主义的侵华... 

【文章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理论及其阐述
    第一节 民族认同理论的阐述
        一、中华民族的含义
            (一)民族的含义
            (二)中华民族的含义
        二、民族认同的含义
    第二节 教科书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一、教科书的含义
        二、教科书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第二章 商务印书馆出版“复兴国语教科书”的缘起
    第一节 商务印书馆出版教科书的历史沿革
        一、滥觞阶段(1897年至1901年)
        二、繁荣阶段(1902年至1948年)
        三、转型阶段(1949年以后)
    第二节 商务印书馆出版“复兴国语教科书”的缘由
        一、特殊社会环境的驱动
        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三、爱国知识分子的推动
第三章 “复兴国语教科书”中的侵略与反侵略书写
    第一节 民族苦难:叙说帝国主义侵略历史以深化国耻教育
        一、概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
            (一)划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分期
            (二)概说近代中国的国耻
        二、叙写帝国主义侵略的典型事件
            (一)不堪回首的鸦片痛史
            (二)不败而败的中法战争
            (三)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第二节 民族归属:赞颂仁人志士的爱国行为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一、颂扬国内仁人志士的爱国行为
            (一)古代历史上的爱国志士
            (二)近代革命先烈的爱国壮举
        二、赞扬国外仁人志士的爱国行为
            (一)普通民众的爱国行动
            (二)少年儿童的爱国之心
第四章 “复兴国语教科书”中的民族荣光与复兴书写
    第一节 民族荣光:书写中华民族文明以提高民族自豪感
        一、赞颂伟大的古代发明
            (一)茶和丝的传播
            (二)瓷器的发明
        二、书写壮丽的锦绣河山
            (一)各具特色的雄山之景
            (二)湖光潋滟的秀水之美
    第二节 民族联合:主张建立民族联合战线以实现民族复兴
        一、秉承中山先生遗志
        二、鼓励民众共起抗日
        三、积极争取国家和平
第五章 “复兴国语教科书”与“新时代国语教科书”中民族认同书写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课文选择与内容表述的差异性分析
        一、选文比较分析
        二、内容表述分析
    第二节 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时代背景的差异
        二、教育政策的差异
第六章 “复兴国语教科书”中民族认同书写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第一节 “复兴国语教科书”中民族认同书写的历史价值
        一、民族苦难的叙述有助于抗战精神的锻造
        二、民族归属的教育、民族荣光的书写有益于国家认同的建构
        三、民族联合的主张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实现
    第二节 “复兴国语教科书”中民族认同书写的当代启示
        一、要加强历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要重视教科书建设以促进国家认同的建构
        三、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培育民族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和文化融合研究[J]. 孙杰远.  教育科学研究. 2017(10)
[2]革命根据地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的嬗变轨迹[J]. 李汉潮.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3]姚祖义《最新高等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国家观念[J]. 张运君,管西荣.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4]少数民族教科书国家认同的构建途径[J]. 李彦群.  现代教育科学. 2017(05)
[5]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用字研究——以商务印书馆四套国语教科书为中心的考察[J]. 俞明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6]陈庆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书写[J]. 张运君,管西荣.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7]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书写[J]. 张运君.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4)
[8]考古发现与民族认同——以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中心[J]. 刘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9]地理书写与国家认同:清末地理教科书中的民族主义话语[J]. 何思源.  安徽史学. 2016(02)
[10]民族脊梁:1933年“复兴教科书”的启蒙坚守[J]. 吴小鸥,姚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4)

博士论文
[1]晚清民国时期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历史嬗变研究[D]. 赵颖霞.河北大学 2016
[2]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 毕跃光.中央民族大学 2011
[3]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D]. 吴小鸥.湖南师范大学 2009
[4]民族主义与中国历史书写[D]. 刘超.复旦大学 2005
[5]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 毕苑.北京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关系研究[D]. 杨尚蒙.云南师范大学 2017
[2]台湾地区新世代政治认同现状及成因分析[D]. 文馨晨.浙江大学 2017
[3]民国时期小学国语教科书识字研究[D]. 于娜.山东师范大学 2016
[4]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 陈雨.河南师范大学 2016
[5]台湾地区翰林版(2012)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 刘希佳.西北师范大学 2016
[6]现行初中蒙语文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问题研究[D]. 嘎日格.中央民族大学 2015
[7]1933年《复兴国语教科书》选文研究[D]. 孙艺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8]清末民初国文教科书研究[D]. 侯卫.河北师范大学 2013
[9]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D]. 林特.首都师范大学 2013
[10]商务版近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探究(1904年-1937年)[D]. 王丽平.河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95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2995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